文档介绍:第 8 卷第 5 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8 No. 5
2005 年 9 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Sep. 2005
文学语言
人生体验的感情投射
胡适的
终身大事
再读
邹言九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 胡适的
终身大事
在现代性启蒙与现代性审美方面都有极自觉的追求。它有社会问题剧的外在形态, 更有表
现作者缺失性体验的情感内核。作者借艺术的幻境发泄郁积已久的苦闷, 实现在现实中没有实现的愿望。在戏剧形式上
融会了中外戏剧的特点, 建构了
五四
时期话剧独幕剧的基本形式。
关键词: 胡适;
终身大事
; 缺失性体验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835( 2005) 05- 0085- 04
20 世纪初, 揭竿而起点燃中国文学革命圣火形象化, 反过来, 它又扩展了
易卜生主义
在中国
的胡适, 不仅是新文学的倡导者之一, 同时也是新的传播
[ 1] 。20 世纪 30 年代洪深在俯瞰这一历史
文学的实践者之一。他不啻在诗歌、小说领域有过现象时说得极为中肯:
这一时期, 理论非常丰富,
大胆的尝试, 而且在戏剧方面也开风气之先。1919 剧作却十分贫乏, 只有胡适的
终身大事
一部剧本
年 3 月, 胡适在
新青年
上发表的独幕剧
终身大是值得称道的。
[ 2] 那么
终身大事
值得称道的是
事
, 不仅标志着中国话剧文学的诞生, 而且有力地它的现代性启蒙还是现代性审美? 抑或是两方面
推动了
五四
时期社会问题剧的蓬勃兴起, 其对中都有极自觉的追求呢?
国话剧创作的开拓性贡献是可与鲁迅的
狂人日
记
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媲美的。但建国后一
的史学界对该剧的评价历来不高, 一般是简单地把从
终身大事
的外部形态来看, 田亚梅在醒悟
它归结为对易卜生的
玩偶之家
的模仿。到婚姻应该自主自决之后离家出走, 与易卜生笔下
自上世纪 80 年代变批判为研究以来, 对胡适的娜拉类似。据此, 我们把它视为
玩偶之家
式的
的讨论越来越红火。但以对这位精神界的
庞然大
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
, 是
五四
时期风涌而至
物
的宏观研究居多, 而他唯一的戏剧
终身大事
的娜拉剧型的滥觞。诸如此类的价值判断应是没
则被视为雕虫小技了。纵有涉及, 也多在
模仿
论有错的。但从作者的人生体验及其主观情感结构
前止步, 不再深究。一个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开拓的支撑作用来看, 胡适的这种
模仿
, 决不是缺少
者的胆识和勇气就这样被湮没了, 剧作者深刻的人创作意识的依样画葫芦, 而是为我所用的
拿来主
生体验和文化反省也被忽略了, 尝试者革故鼎新的义
。作者受娜拉形象的启示, 以出走这一戏剧动
良苦用心和独运匠心的文学创造更是被无情地抹作来表现田亚梅的与
父母主婚
斗争的自主行为,
煞了。作为话剧初创期的作品,
终身大事
在艺术其实是在借戏剧的幻境来实现自己久抑在心中的
表现上难免稚拙,
但不可否认, 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