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面水地下水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天然水所含物质可分为: ①溶解性物质; ②胶体物质; ③悬浮物质。 1. 降水( precipitation ) 是指雨、雪、雹水,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但水量无保证。在降水过程中, 水首先与大气接触, 大气中的一些物质就会进入雨水中,大气受 SO2 、 NOx 等污染的地区降水中因含硫酸等物质而形成酸雨。 2. 地面水( surface water ) 是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 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等。地面水以降水为主要补充来源,此外与地下水也有相互补充关系。地面水的水量和水质受流经地区地质状况、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地面水水质一般较软, 含盐量较少。由于河水流经地表, 能将大量泥沙及地表污染物冲刷携带至水中,故其浑浊度较大,细菌含量较高, 且因其暴露于大气,流速快,故水中溶解氧含量也较高。 3. 地下水( groundwater ) 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地层是由透水性不同的粘土、砂石、岩石等构成。透水层是由颗粒较大的砂、砾石组成, 能渗水与存水; 不透水层则由颗粒细小致密的粘上层和岩石层构成。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常用的水源, 水质物理性状较好, 细菌数较地面水少, 但在流经地层和渗透过程中,可溶解土壤中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硬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因被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消耗而减少。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其水质透明无色, 水温恒定, 细菌数很少, 但盐类含量高, 硬度大。由于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较稳定,常被用作城镇或企业的集中式供水水源。泉水是地下水通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浅层地下水由于地层的自然塌陷或被溪谷截断而使含水层露出, 水自行外流即为潜水泉; 深层地下水由不透水层或岩石的天然裂隙中涌出, 称自流泉。两者的水质、水量的特点分别与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相似。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一)物理性状指标根据天然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也可以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1 .水温 2 .色 3 .臭和味臭和味有时不易截然分开。洁净水无臭气和异味。天然水中臭和味的主要来源有: ①水生动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 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 ③溶解的气体如硫化氢等; ④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 4 .浑浊度水浑浊度是指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 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 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关系较小。浑浊度的标准单位是以 1L 水中含有相当于 1mg 标准硅藻土形成的浑浊状况, 作为 1 个浑浊度单位, 简称 1度。(二)化学性状指标 1. pH值天然水的 pH 值一般在 ~ 之间。 2. 总固体是指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缓慢蒸发至干后的残留物总量, 包括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由有机物、无机物和各种生物体组成。溶解性固体是水样经过滤后, 再将滤液蒸干所得的残留物, 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溶于水中的矿物性盐类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多少。悬浮性固体是水中不能通过滤器的固体物干重。水中总固体经烧灼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全部氧化分解而挥发,剩下的为矿物质。烧灼的后的损失量大致可说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3. 硬度硬度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 CaCO3 ( mg/L )表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暂时硬度水经煮沸后能去除的那部分硬度。水煮沸时, 水中重碳酸盐分解形成碳酸盐而沉淀, 由于钙、镁的碳酸盐并非完全沉淀,暂时硬度往往小于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指水煮沸后不能去除的硬度。 4. 含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蛋白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是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总称。蛋白氮是指已经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氮。有机氮、蛋白氮主要来源于动植物, 如动物粪便、植物腐败、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当水中有机氮和蛋白氮显著增高时, 说明水体新近受到明显的有机性污染。氨氮是天然水被人畜粪便等含氮有机物污染后, 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水中氨氮增高时, 表示新近可能有人畜粪便污染。亚硝酸盐氮是水中氨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菌作用形成的, 是氨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含量高, 该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如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高, 而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表示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物污染,现己完成自净过程。若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均增高, 提示该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或过去受污染,目前自净正在进行。氨的硝化过程是指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