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流域综合治理.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流域综合治理.doc

上传人:小雄 2021/6/5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流域综合治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 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严重的水土流 失使得植被破坏,土壤大量“石化”、“沙化”,土地退化,耕地减少,沙尘暴加 剧。同时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使得下游洪 涝灾害加剧。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境内植被退化、地形破 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严重的水士流失,不仅制约了该地 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 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加快该地区综合治理步伐,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 文明,对于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及其模式

鉴于陇东区和渭北区面积相对较大,资料较为完整,且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 点和治理模式具有较好代表性,在对初选的10多条小流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 定对陇东区泾川县茜家沟和宁县老虎沟两条典型小流域,以及渭北区长武试区的 王东沟和淳化试区的泥河沟共4条流域进行重点剖析。
茜家沟的治理格局是墟面修条田、道路林网,坡面建梯田、防护林带和果园, 沟壑是刺槐林、柳谷坊群;老虎沟则主要是以水平条田为主体的墟面防治体系, 营造水保林为主体的坡面防治体系和以塘坝、谷坊、防冲林为主体的沟道防治体 系。王东沟综合治理的主要特点是狠抓基本农田建设,这不仅是正视人口增长的 实际,妥善解决粮食自给的关键,而且也是控制墟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其在各 项措施中的比例呈现出稳中微升的趋势。其次是水保林、经济林稳定扩大,比例 不断提高,尤以经济林最甚。这一方面促进林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 该类型区墟面建设和沟坡治理的重要措施。至于种草比例相对减少,也是该类型 区在选择措施过程中实事求是,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的体现。其结果必然 是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泥河沟 综合治理过程中水保林和种草的比例呈反向发展,这主要是取决于小流域相对温 湿气候的适宜性和当地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的体 现。对梯田和经济林所占比例的微升,无疑是为保证粮食自给和对提高经济收入 的措施响应。

现有治理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三道防线模式(南小河沟)、生态经济带模式(庆 丰沟)、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老虎沟)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茜家沟)4种。另 外,依据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农村经济及其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的形式还可划分 为: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目标的科技开发型模式;②以种养加运销业 连带发展为目标的梯层开发型模式;③以景点旅游结合商饮服务业发展为目标的 城郊开发型模式等等。
但总的来说,其中的“三道防线模式”、“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和“全方位 综合防治模式”均由墟面、沟坡、沟谷三道治理防线组成;而“生态经济模式” 则由墟面、墟边、沟坡和沟底4个生态经济带组成。尽管它们的组成单元稍有不 同,但从空间排列看,均沿立体垂直方向依次分布,与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侵蚀地貌
特征相适应;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几个模式都具有“墟面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沟壑 建立林果和牧草基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