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这土地》《土地的誓言》群文教学
王延飞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文本,感受文本内容。
把握文本中出现的意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品析具体语句,领悟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导入:同学们,有一句歌词,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我们对脚下的土地怀有怎样的一种感情呢?(图片展示土地)
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艾青和端木蕻良,感悟他们对土地,对祖国母亲的深挚的爱!
一、自由朗读,探寻主题
1、结合资料,对比两篇文章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创作形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展示抗战时期图片,背景)
提示:
创作时间:《我爱》是1938、11《土地》是1941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年后
相近,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
创作背景:结合资料,练习册28页(提问学生1、2进行介绍)
创作形式:《我爱》自由体新诗/现代新诗
《土地》抒情散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篇文章,思考这两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这两篇文章在主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仅供参考,适度补充。
(1)《我爱》 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土地》东北流亡青年在东北家乡被日军占领十年后,内心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将一腔压抑已久的赤子之心用火一样的语言表达出来。
(2)相同:都是表达了对土地、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愿意为她战斗,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3、个别展示朗读(2位分别展示两篇文章,《土地》展示誓言部分)
思考文中作者对土地有怎样的感情?
合作学习,理解主题
(作者对家乡的土地有这么深沉的热爱,下面我们共同来读一读)
合作一、(齐读《我爱》,男生读《土地》2段)
有感情朗读两个文本(《土地的誓言》重点研读第2段),思考两个作者在文中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提示:仅供参考,适度补充。《我爱》中艾青在诗歌中把自己比作“鸟”,用象征的手法,为土地歌唱。
《土地》中土地是母亲,我是她的儿子,当她遭到侵害,我要保护她。我要为她战斗,捍卫它,回到她的身边。
合作二、
在两个文本中,作者分别运用哪些意象,结合文本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每一篇文章至少分析出2个)(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提示:仅供参考,适度补充。
《我爱》“鸟”即诗人。是虚拟,是拟物,也是比喻。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遭践踏的国土,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
——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满腔的悲愤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光明与希望)
——“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意象,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中意象有:家乡田野中,田垄、蚱蜢、河流、柳条、原野、蛛丝、粮车
这些事物中都包含作者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深深的眷恋。
所以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必须回到祖国母亲的身边,必定要为她而战斗,为了她,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