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昨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记者会聚焦了全球目光。15个问答中,经济问题成为主要热点。面对外界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潜在的金融及政府债风险,财税金融国企改革、影子银行监管、房地产调控等问题,李克强总理都给出了明确答复。我们选取了记者会上的8个经济关键词进行解码,透视20 14年中国经济。
GDP增长:下限必须保证充分就业
解读:调控将重在放活市场而非政策刺激
李克强:去年在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G D %左右。左右,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是有容忍度的。至于接受的下限,那就是这个G D 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
解读:经济学家、中央党校校委委员赵长茂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目标为7%。要确保2020年实现G D 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G D P增速的底线是7%。
“去年在出现了钱荒的情况下,中央并没有放松货币,没有一看到经济下行就采取刺激措施,跟以往不一样,比较好地贯彻了稳中求进的思路,稳不仅是稳政策,更多是心态稳。”赵长茂分析,“但也有一些稳增长的措施,比如改造棚户区,基础设施投入保持增长,取消和下放一些审批项目,以及营改增等,减少企业发展的障碍。”赵长茂表示,去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1%,%,G D %,而且结构也得到改善,消费对G D P贡献率达到50%。
“上述做法预计今年会保持稳定持续。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而是着重通过放权来放活市场放活企业,并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包括扩大营改增范围,减轻企业负担,以及放开民间投资等等。”赵长茂认为,%的增速目标没问题,而且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心不会因经济困难多了就发生改变。
他分析,今年欧美经济复苏趋势加强,出口不会比去年困难;同时,服务业比重超过46%,吸纳就业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新的困难在于高端餐饮业等受政策影响负增长,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加重会降低经济增速,此外,政绩考核体系发生变化,使地方片面追求增速的冲动受到了抑制,由此,“%,但也不会太高。”
此外,昨天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 .6%;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 .8%,均低于预期。对此,赵长茂认为,这很可能受春节因素影响,且不会决定全年趋势,而且当一些指标出现了明显下滑时,中央政府会有一些微刺激措施。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受益于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需走强,%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实现,%,而宏观政策将保持平稳。
采写:南都记者辛灵
房地产:不同城市分类、分城施策
解读:增加供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李克强: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我们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
解读:“2014年房地产市场肯定向平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