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人际交往心理讲座PPT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327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际交往心理讲座PPT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6/16 文件大小:3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际交往心理讲座PPT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人际交往心理讲座
本专题拟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人际交往?
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
人与人之间应保持怎样的距离?
什么造就了友谊和吸引?
什么是爱情?
哪些因素促进了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是如何结束的?
第1页/共39页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含义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第2页/共39页
二、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
思考:
为什么人类个体非要和其他人类个体生活在一起并进行相互交往呢?大多数的人类个体为什么无法忍受远离尘世的孤独生活呢?
第3页/共39页
人类的社会性——亲和
人类个体之所以要与他人交往,是源自人类的一种本性——社会性。
人类的社会性也是一种群集性,是指人类个体都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的倾向,我们这种倾向称为亲和。
亲和是人类交往的最基本动机。
第4页/共39页
本能——先天决定
任何可以增加生物体生存机会的特性历经数代就变成为生物体的显性基因。
人类的内在因素——儿童期的无助性
人类在其生命早期孤弱不能自主的特性,引起了人类个体要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的社会性。
学****形成亲和的****惯
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人类的孩子们学到了,只要和他人在一起,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将社会性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惯、一种特性。
需要满足——保持亲和
人类的许多需要都必须依靠其他人的提供才能得到满足。
1、亲和的解释
第5页/共39页
2、恐惧与亲和
心理学家沙赫特的实验
现实情形下,在面临环境和公众的危机事件时(如洪水、流行性疾病的蔓延等),在面临失业、离异、病痛、丧失亲人时我们更倾向于寻求伙伴,特别是与我们有着相同处境的人。
理论解释:当我们在一个新奇的、恐惧的,或是任何不平常的环境中,常常会不知所措,这时他人成为我们信息的来源,我们参考他人的反应再决定自己该如何去做。
第6页/共39页
3、与亲和相对——排斥、拒绝、孤独
问题1:被人拒绝是什么滋味?
研究发现,所有文化中的人们,无论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家庭中,当被故意回避(避开、转移视线或默然以对)时的反应常常是抑郁、焦虑、感到情感被伤害并努力修复关系,以致最后陷入孤僻,而且,女性对此的感受更为强烈。从家庭成员或同事那里遭受这种沉默对待的人,都会认为这种对待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是一种“非常非常可怕的武器”。研究者还发现,即使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拒绝,也会引起挫折感。
第7页/共39页
问题2:什么是孤独?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
孤独是当我们的社会关系欠缺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
孤独感可能由于我们没有朋友或者朋友的数量比我们希望的要少;孤独也更可能是一种朋友交往质量上的情感体验,即我们感到交往的关系肤浅,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深入程度。
孤独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体验,有时我们自己独处,但并不感到孤独;而有时我们在人群之中,却感到无比的孤独。
调查显示,几乎1/4的人声称在过去的两周中感到非常孤独。
第8页/共39页
三、人与人之间应保持怎样的距离
刺猬法则--心理距离效应
刺猬是一种冬眠动物,当你挖开它的洞时你会发现有好几只刺猬同居在洞中。“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度又不至于被扎。
第9页/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