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单元第 10课鸦片战争【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①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②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 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 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重难点】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1 .鸦片战争( 1840 — 1842 ) (1 )历史背景: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①清政府:危机四伏表现:经济落后,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主要原因) ②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蓬勃发展表现: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③中国禁烟运动:虎门硝烟( 1839 ) 思考 1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 西方列强为了发展工业革命, 要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实质上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思考 2 :英国所采取的对华步骤: ①首先与中国展开正常的贸易往来:“敲门”。向中国输入(工业品) 、购买(原料) ,结果(处于入超) ②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推门”。直接目的( 扭转贸易逆差)、结果( 白银、身心、削弱) 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特别是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统治。中国开始了禁烟运动( 高潮是虎门销烟) 中英两国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 英国借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砸门”拓展: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请大家结合史实对此进行判断。这种观点忽视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是错误的。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他们渴望打开中国大门, 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是表面原因,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英国侵略中国也是必然要发生的。(2 )战争经过: ①爆发标志: 1840 年6 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②过程:第一阶段: 1840 年6月— 1841 年初,英军沿海北犯,清政府由被迫抵抗转向妥协,英军占香港岛第二阶段: 1841 初— 1842 年8月, 英国开始扩大战争, 清政府最终屈服求和。(进攻中国的沿海地区、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说明外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地理了解增多) 学习探究 1 :在整个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请列举中国人民反抗的表现:三元里人民抗英、爱国官兵抵抗(厦门守军、海龄) 学习探究 2 :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战争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说明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②落后就要挨打③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学习探究 3: 假如道光地帝信任并重用林则徐, 鸦片战争有无取胜可能?中国劣势、政府与民众对立、中国民族意识尚未萌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缺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