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张巧萍情感——古诗教学的灵魂.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巧萍情感——古诗教学的灵魂.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2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巧萍情感——古诗教学的灵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个一”特色观摩课课
情感——古诗教学的灵魂
——《十五从军征》教学例谈
张巧萍
古诗是古典文学中的一大奇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大多是历代著名诗人所作,都是千百年来为人们吟诵不厌的佳作。这些古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渗透学生情感教育的典范之作。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因此,古诗教学不但要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理解诗的主要内容,还要学生深入诗人的内心深处,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教学完《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汉代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极其朴实的叙述性语言客观描述,但却塑造出了一位孤苦无依的老兵形象,深刻揭露了战争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入情——悟情—— 融情——升情”的教学主题。教学设计紧扣这首诗“悲”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研读品悟,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课开始,我就以以本单元主题“战争”这一话题导入,让学生回忆战争题材的古诗词,切入主题,拉近文本,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教学。
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先理解诗题的意思,再围绕课文题目提问:从古诗的题目大家知道了什么?从而引出古诗主人公一生的悲惨遭遇。这样设计,是因为由诗题产生的问题,是文本的主问题,从而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保证了下面教学环节中对话的有效进行。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酝酿情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古诗词的入门之径,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特有的韵味。老师放弃读古诗教学的最有利的法宝,以讲代读要,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教学本首诗主要完成的目标是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朗读是我教学本诗贯穿始终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在初读时了解诗意酝酿情,一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二读了解古诗大体意思。通过理解诗意酝酿诗中表达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