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成都地铁报的可行性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地铁报的可行性探讨.doc

上传人:小雄 2021/6/30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地铁报的可行性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都地铁报的可行性探讨
【摘要】地铁报自诞生以来经过十多年发展, 已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产生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如 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地铁,地铁报能否依托这股地 铁热潮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这需要综 合考虑具体城市的经济、人口、媒介环境等各方面情 况。本文以成都为例,借助中外地铁报的成功经验, 结合成都的具体情况,探讨成都发行地铁报的可行性, 并为其他城市地铁报的可行性提供考量思路。
【关键词】地铁报 二次出售 媒介环境
一、地铁报简述
地铁报是针对地铁这一特定环境向乘客免费发行 的报纸。基于地铁相对封闭又拥有较为固定的使用群 体的特点,地铁报往往能够直击目标群体、有效地传 递信息。
免费是地铁报的一个重要特点。报纸是一种媒介 产品,具有商品属性。与其他商品一样,报纸进入市 场流通,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实现其商品价值。但是报
纸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媒介是 一个有着特殊性的行业。 特的说法,“媒介产业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在一个双重 产品市场中运行,它生产出一种产品,却将它同时销 售给读者和广告商。”①在此基础上,便有了传统报纸 的“二次出售”模式,即通过出售报纸来收益注意力, 通过出售注意力来收益广告,转变为一次出售的循环 中介。
套用报纸“二次出售”的理论,地铁报向读者免 费发放,并依靠广告收入盈利的模式,恰恰是“二次 出售”的极端方式。它将对报纸本身的出售降到最低, 即零价格,并直接依靠向广告商出售注意力来收益。 这种将“二次出售”变为“一次出售”的模式,正是 现有地铁报的主要运营模式。
二、地铁报的发展历史
1、国外地铁报的发展历程
1995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诞生了世界上第 一份地铁报《Metro》(《地铁报》)。它通过整合重要新 闻来给那些忙碌的上班族提供“快餐式”新闻,主要
在地铁、码头、巴士站等地免费发放。《地铁报》的成 功促使其向国外市场扩展。目前,出版《地铁报》的 国际地铁集团(Metro International)成功打入包括美 国在内的十七个国家的六十多个城市,共发行了四十 五个版本②。
《地铁报》的成功开启了世界范围内免费报纸的 热潮。1999年,英国第一份地铁报《伦敦都会报》 (《London Metro》)诞生,刚一上市就取得了惊人的 发行佳绩。在美国,许多著名的报业集团以其旗下的 传统大报为依托,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地铁报。如甘尼 特公司推出的免费报纸,华盛顿邮报集团的《快递》 (Express),《纽约时报》与瑞典地铁报公司合作的《波 士顿地铁报》等。美国的地铁报在整个报业市场中占 据着重要的地位。
虽然地铁报在向法国、德国市场进军的过程中曾 严重受挫,但就全世界范围来看,这已经发展成为一 股不可忽视的报业力量。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 区出现了地铁报,其读者不断增多,市场份额不断增 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地铁报与中国
地铁报进入中国,首先在香港登陆。2002年4月
15日,香港第一份地铁报《都市日报》发行。到2005 年又有《头条日报》和«am730»两份免费报纸问世。
这些报纸以年轻上班族为主要读者群,以精简易读的 新闻消息为卖点。
2004年3月16日,一份名叫《I时代报》的报纸 开始在上海地铁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