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从一个著名的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doc 5).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一个著名的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doc 5).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7/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一个著名的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doc 5).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一个著名的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企业管理与咨询的人士,笔者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企业文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企业文化如何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在此,笔者想从一个著名的企业文化案例——科龙集团“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谈起,通过这一个案例来解答企业文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一、科龙:文化塑造活动案例获金奖后的巨亏
1、案例简介
科龙集团是位于广东顺德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自1984年创业后的十多年里,科龙集团以务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取得极大成功,从一家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大型家电企业集团。科龙集团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香港、深圳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由此可见其当年的辉煌。
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科龙集团所在的家电行业逐渐呈现严重供过于求的竞争态势,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遭遇极大的经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1998年,科龙聘请以CI策划而闻名的台湾某策划专家及某大学教授为顾问,实施一项命名为“万龙耕心”的企业文化塑造工程,希望借助这一“耕心”工程能够进一步凝聚人心,提高士气,以适应家电市场日益惨烈的竞争。
下面是“万龙耕心”工程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回放:
1998年8月18日,项目启动;
实施了样本数为5000人的内部文化问卷调查;
召开了3000人的新闻发布会;
12000名员工在10面“万龙耕心”旗帜上亲笔签名;
举办一场集团高层参加的,为时三天两夜的文化研讨营;
形成了文辞精美的“科龙文化纲领”;
“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获得第四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金奖;
2000年,科龙公告亏损7亿元;
2001年,;
2001年底,科龙被民营企业格林柯尔收购,成为民营企业;
2002年,科龙集团在顾雏军的领导下,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实现扭亏为盈;
2003年,顾雏军通过成本+资本的运作,占据了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重塑冰箱格局。
2、问题思考
通过对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重大事件的回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科龙这一文化活动的过程。当年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声势浩大,外部反响热烈。从文字结果来看,其企业理念、奋斗目标非常具有振奋性,没有理由说不好,要不怎么会得到一个“金奖”呢?
然而,文化工程金奖与业绩巨亏这两幅图像似乎组合成了一道令人啼笑皆非的“风景线”,科龙2000、2001年的经营业绩表现及后来被收购的结局又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下面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工程是否真正成功?
第二,如果说“万龙耕心”工程是成功的,那科龙为什么会巨亏?
3、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经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大家毫不怀疑是按照这一思维逻辑去预想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工程,大家的心理预期是:科龙应该会更上一个台阶。因为科龙是国内非常著名的大型企业,知名度非常高,其产品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在过去十多年里科龙集团也一直是先进管理的典型。在这样的光环下,加之科龙集团在“万龙耕心”文化工程活动本身的宣传造势比较到位,使得这一案例影响巨大。
当外界还不知道科龙巨亏的时候,其影响是正面的,甚至可以说,科龙通过这一活动推进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