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21/7/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
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 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
发展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并做了进一步的
完善。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每年分期举行)和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 两类。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 化,但基本精神都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即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 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和墨义(即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
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所以进士科得第很难, 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流传。
武科创始于武则夭长安二年(702年),由兵部负责考试,武进士中第待遇同文进士, 前三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中武举的考生按成绩的高低入军界担任相应职务。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但在考试内容上作了较大的改革, 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 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 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 所
以宋人以进士科又称为宰相科。 宋代,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
了乡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法。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此项制 度也就流于形式了。 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 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 反而使它进一步
恶化。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 却是元代所开的
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 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 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
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的,通称监生。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 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 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
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 ,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
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的危害极大,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
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 “愚以
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 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 满人享有种种特权, 做
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 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
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 为最多。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