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阿Q正传教案设计 阿Q正传教案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阿Q正传教案。阿Q正传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阿Q正传教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识记有关文体知识。
2、 理解小说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主题的独特风格,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小说讽刺幽默的
语言。
3、了解小说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社会思想根源,理解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法国大作家罗曼 罗兰说如果要他编选世界上十部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就有一篇是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由此可见,《阿Q正传》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那么,《阿Q正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阿Q又是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阿Q正传》。
【鲁迅介绍】
上学期我们学事迹,主要代表作品,现在我们介绍鲁迅的其他方面。
鲁迅:(1881 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学名为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思想的四次转变:a 在日本从医学转为文学;b 从 我以我血溅轩辕(①传说中的黄帝②车) 的慷慨悲歌转为速死的彷徨状态,此时在陈独秀、胡适引导下开始创作小说(辛亥革命失败后);c 五四运动落潮期,《野草》创作于现在,里面的文章都较沉重;d 十月革命后,他的心态开始左倾,倾向于共产党,并参加 左翼 联盟,他否定了前期文学的希望,他相信只有武力可以改变中国面貌,这期间写了大量杂文。尽管鲁迅做过各种事情,但可用两个字来概括 启蒙 ,研究鲁迅而成为了一个 鲁学 ,对鲁迅的研究在中国近代以来已成为一个显学。
鲁迅作品集: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神话传说演义 性质的历史小说,如《补天》、《奔月》等)。
【题目解说】
1、 为什么叫阿Q(周作人解说)
上面的这个O:代表头。 底下的一捺代表清朝人脑后的辫子。
将阿Q看作农民是因为我国农民多,阿Q作为全民的一个代表。未庄:未有之庄,因为它属于整个中国,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它。
2、 传 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为了突出所写人物的低贱,所以用 正传 。
【《阿Q正传》介绍】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自它发表之日起,对它的理解和评价就众说纷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读解它。小说塑造的阿Q形象及其 精神胜利法 ,以其巨大的时空穿透力赢得了无数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至今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阿Q正传》共九章,每三章可构成一个部分。第一章,是小说的序言,交代四个问题:小说的名目、阿Q无姓、无名、无籍贯,写阿Q的政治地位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第二章,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第三章,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写了三个生活片断,即竟然败在王胡手下,遭到 平生第一件的屈辱 挨了假洋鬼子的 哭丧棒 ,遭到 平生第二件的屈辱 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第四章,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第五章,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 吃人 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第六章,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 中兴 ,再被赵太爷逼到无路可走的经过;第七章,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第八章,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第九章,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前三章属于小说的交代部分,其中第一章 序 交代了给阿Q作传的缘起,概括介绍了阿Q的身世、处境;第二、三章着重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强凌弱、奴相十足。中间三章是小说情节的发展,重点描述了阿Q的精神痛苦与不幸。第七、八章写了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阿Q自发地 神往革命 的愿望和行动,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以后,他对辛亥革命的极度失望。最后一章描写了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阿Q被杀害的悲惨结局。
【写作背景介绍】
1、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