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 
  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 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诗歌。
2. 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读准字音。
。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
 、互通有无
(1)     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
(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       ,可是         。
(3)总结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送别方式:长亭饯别、日暮伤别。
(4)再次吟咏这些古诗。
(三)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
五、总结延伸。
1. 出示李叔同送别并欣赏歌曲。
2. 小练笔:引用送别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送别组诗
板块一:温故知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①广陵                    送元二使④安西   
唐   李白                             唐  王维
故人②西辞黄鹤楼,                      渭城朝雨⑤轻尘,
烟花③三月下扬州。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唯见长江天际流。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⑥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