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阳新采茶戏调查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阳新采茶戏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21/7/2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阳新采茶戏调查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阳新采茶戏调查报告]阳新采茶戏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20xx年暑假期间,对湖北阳新县及周边所属部分乡镇的采茶戏进行调查的文章,并就采茶戏的历史沿革、流行情况及音乐特点、剧团现状等进行了细致的访问,同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采茶戏;音乐特点;唱腔
  前言
  采茶是一种民间歌舞,湖南、湖北称采茶、茶歌;江西称茶蓝灯、灯歌;福建、安徽称采茶灯。通常由一男一女或由一男二女表演,亦有多于三人以上的集体表演。舞者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持钱尺(鞭)作为扁担锄头等,女的手拿花扇,作为竹篮、盛茶器具等,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锣、鼓等,过门或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内容以表现茶农劳动生活居多。笔者通过阳新县采茶戏艺人的口碑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认识到采茶戏是茶文化兴起的产物,均是流行在盛产茶叶之地,现在存活于民间的采茶剧种,主要流行于长江中游两岸及岭南的一些地区,江西有赣南采茶戏、赣东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瑞河采茶戏、南昌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湖北有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英山采茶戏、通山采茶戏;广东有粤北采茶戏;福建有三角戏、宁化采茶戏、清流采茶戏、漳州采茶戏;安徽有黄梅采茶戏;湖南有唱茶叶等等。这些采茶戏虽分别隶属于赣、鄂、粤、皖、闽、湘六个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划,但都是按采茶戏自身的规律,在以江西为轴心,并与鄂东南、粤东北、闽西、皖南、湘东诸地连成一片的地区内流行。
  一、阳新采茶戏溯源
  阳新县是一个山区县,位于鄂东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全国著名的茶乡。笔者在阳新县乡镇群众中调查中得知,阳新采茶戏在民间俗称“茶灯戏”,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阳新就出现茶歌和民歌小调为唱腔的“花灯戏”,这是采茶戏的雏形。后来我又在该县的《阳新县志》上查到,阳新宋代就是全国十二个贡品名茶产区之一,年产茶叶万斤左右。可见阳新种植茶叶历史之悠久,产量之多。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歌”,采茶姑娘们在采茶劳动中常以唱茶歌自娱,久而久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采茶歌便以一种民间传唱的形式盛传开来,再经过一代代人传承和延续,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转变成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内容。阳新采茶戏是黄梅采茶戏传入湖北阳新后,与当地花灯戏相结合,约于清道光年间演变形成。在“花灯戏”发展为“采茶戏”的过程中,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采茶戏很多影响,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它已成为独具风格、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剧目多达一百多个,与江西武宁、瑞昌的采茶戏互有影响。阳新采茶戏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六七十年的清晰传代史,自第一代至今已有十代以上,《阳新县志》记载的名艺人有陈新岩、李盛满、李殿才、徐世怀、陈世锡等。以前在阳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有“唱戏”的习俗,且一唱就是几天几夜,有民谚述此景:“阳新龙燕,四十八郾,抱起枕头一撂肩,茶戏爱看一夜天。”可见当时采茶戏深受人们群众的喜爱,到20xx年阳新采茶戏已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阳新采茶戏的音乐特点
  
  首先,笔者在阳新观看采茶戏时,发现舞蹈性表演动作贯穿于人物的整个行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