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6/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独家专访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 2013 年 10月 18日 13 :解放周末稿件来源:解放日报采写/ 本报记者王一近来,沉寂了多年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潮起。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接受《解放周末》独家专访时说, “读书无用”是个伪命题,它的真心声是人们对于当下大学教育所持有的怀疑。这是大学的问题,又不止是大学的问题。强调“有用”,而且希望马上就显现出效果,那是在做职业培训,不是办大学解放周末: 媒体不久前聚焦了这么件事, 说成都一位父亲为即将读大学的女儿算了一笔账:读4 年大学大约要花 8 万元, 而如果女儿高中毕业就打工则差不多能挣 8 万元, 来回差了约 16 万元。他说读大学不仅浪费钱, 读完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 觉得这书读得“没用”。您怎么看这位父亲算的这笔账? 陈平原: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 最好别一概而论。我承认, 不是所有人都因读大学而受益。某种意义上, 大学读得怎么样, 获益有无或大小, 是由个人的家庭、心境、身体、兴趣、才情等因素决定的。不能说不读大学就没有前途, 我们知道有不少著名作家和企业家都没读过大学。毕竟,现在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了。不过, 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抱怨, 每年高考还是挤破头, 竞争非常激烈。可见, 大多数人并不真的认为“读书无用”。解放周末:可是很多人开始算这笔账,这说明什么呢? 陈平原: 其实, 算这笔账的背后是不少人抱怨我们的一些大学没办好。这些大学的办学理念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课程设计、教授水平、管理制度等都有明显的缺陷, 上这样的大学浪费时间,拿了文凭也是浪得虚名。除了抱怨大学本身,这里还牵涉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就业时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竞争等。在一些人看来,“拼学问不如拼爹”。还有, 因为我国的“学历高消费”, 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 很少有人主动选择这类学校。可要说就业前景, 算投入与产出比, 职业教育可能更有优势。解放周末:有人说这是第三次“读书无用论”,您怎么看? 陈平原: 我不认同, 甚至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很多人说“读书无用”, 主要是在发泄对现有教育制度的不满。你看每年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 再看看有多少人是真的考上名校而不去读的,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但是此前我们国家确实曾出现过两次“读书无用”的思潮,我都经历了。文革时期,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 人们真的认为读书没有用。那是由于政治偏见。上世纪 90 年代初, 商品经济大潮刚兴起时, 又一波“读书无用论”来袭, 当时的说法是“搞***的, 不如卖茶叶蛋的”。那是因为经济压力。我记得很清楚, 1993 年,那时北京市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大概是北大教授的四到五倍。出门打车, 出租车司机喜欢问, 你们北大教授一个月赚多少钱呀,听了我的回答,有人就很骄傲又语重心长地说: “国家对不起你们呀。”解放周末:在很多人眼里, “有用”就是“实用”。陈平原:这是另外一个“用”。 1910 年,王国维写《国学丛刊序》,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学无新旧也, 无中西也, 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 均不学之徒。即学焉, 而未尝知学者也。”这里谈的是学问, 也可以理解为教育的精神与境界; 但对一般人来说, 所谓“有用”与“无用”,说的是教育的具体用途,甚至落实在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上。解放周末:您怎么理解教育的“有用”? 陈平原: 谈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