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已亥杂诗》[3].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已亥杂诗》[3].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7/2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已亥杂诗》[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已亥杂诗》
一:学情分析
这篇古诗是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最后一首,在经过了小学和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古诗文都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和解读鉴赏的能力,但是这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体裁、篇幅、艺术风格和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各不相同,并且还要求能够全文背诵和默写,学生学习和完全理解与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时,可参照“课文说明”和“有关资料”给学生作一些必要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体味诗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积累名句。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人物,他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他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就是龚自珍。
(二)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1、作家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2、写作背景简介: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三)新授
【一】诗歌内容学习:
1、师播放古诗录音;生自读;师提问生读;
2、理解个别字词的含义
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
3、诗歌内容理解: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4、诗歌结构分析
一二句点明离愁;用“白日斜”和“天涯”映衬烘托。
三四写移情于物,作比;表明心志,为国效力。
【二】研读诗句,理解诗歌主旨
1、赏析“离愁”
作者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不舍之情,包含离别京城,自己的事业,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悲苦之情。
2、赏析“浩荡”
形容作者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运用联想,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