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改阶段性总结(6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改阶段性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改阶段性总结1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县全面推进已经一个多月了,小南海初中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课改实验教师和七年级新生共同谱写了小南海初中教育教学的新篇章。为了使今后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记录了以下一些体会与感受、困惑与思考:
一、 课程改革带来了核爆般的裂变
㈠、管理之变:变盲目为科学,化形式为务实,
1、学校管理
纵观以往学校的管理工作,往往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只见计划,不见落实。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不仅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意见》、《新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计划》、《新课程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明确工作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层层推进,工作针对性极强,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富有实效,对学校整体、其他年级、非实验教师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管理
从前一阶段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各班教室更美了:
七年级的十个班主任都能在教室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一走进七年级的教室,课改的气息就能迎面扑来,班风由“合作、探究”代替了以往的“勤奋、守纪”,学习园地也变成了成功展示台。七(9)班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把学生手中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七(10)班墙上还挂着一只写有“畅所欲言”的小箱,又多了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在教室环境布置评比中,七年级各班在三个年级中脱颖而出。
⑵、管理方法更活了:
班级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班级推行了“班务承包责任制”,把班务工作细化为几十个岗位,如“讲台长、收发员、图书馆长”等,明确其职责范围,竞聘上岗。通过这种形式,班务工作落实到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进初中的适应期。
⑶、班主任更亲切了:
班主任能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地看,耐心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
支持。各班主任都在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表扬多了,批评少了,言语亲切了。
⑷、班级的活动更多了:
单调、重复的作业少了,学生的负担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自己。
㈡、教师之变:变单干为合作,化传授为引导,
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分学科组织了九个学科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评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做到“不议不谈,不进课堂”,并认真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每组两周一次公开教学,听课、评课。学校开放七年级课堂,提倡教师之间随堂听课。由于新课程综合性加大,又没有以往常用的教参,教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因此现在到电脑室、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教师也多了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教师便成
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已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都说“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㈢、课堂之变:变静为动,化讲为学
走进七年级课堂,你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