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风格
【摘要】苏轼的诗感情奔放,胸襟洒脱,善于抒发个人感情,并将儒释道的思想 融合到他的诗词当中;但是苏轼的仕途却是异常坎坷,屡遭贬谪的,本文从苏轼 被贬黄州的经历中分析他的诗词的风格。
【关键词】贬谪诗词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在诗、 词、散文、画、书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其诗题材广阔,风格别具一格,善于 应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豪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
虽然苏轼在诗词方面成就非凡,但是仕途却异常坎坷。嘉佑元年(1056年), 二十一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参加礼部的考试, 因一篇《刑赏忠厚之之论》获得欧阳修的赏识,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 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京考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签书凤翔 府判官,后因其父病故,服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自此之后, 苏轼的坎坷仕途已拉开帷幕。以下,将从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分析其诗歌的风格 变化。
元丰二年,(1079年),因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从湖州知州任上被解压进 京下狱,侥幸释放后,贬谪黄州。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的诗文有:《 怀古》、《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僅彳全》、《满庭芳》、《满庭芳》、《 州朱使君寿昌》、《西江月》、《》、《 《杨花词》》、《定风波》、《浣溪沙》等,每首诗分别作于不同时期,抒发了苏轼 当时的心态与心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書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二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 时所作。诗词上阙写景,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风突开, 气势豪迈,颇有气势;“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处引用赤壁之典 故,为下阙写周郎这一人物做铺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 了一副壮阔的景象,“乱石、惊涛、雪”这些意象壮阔而又美丽;“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壮阔景象,引出下文的人物描写;下阙写人, “遥想公谨当年......檣橹灰飞烟灭”则写周郎年少气盛,风流倜傥,面对大敌, 谈笑自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则写诗人自己年老却被贬,政
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人思想突然开阔, 人的一生既然像梦一样,为何不放开胸怀呢?
整首诗诗风大气,情感豪迈,虽有消极,但最终诗人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被 贬的事实,这也与诗人思想中的儒释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定风波
二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