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民国“纸牌屋”》第一集
核心提示:过了十二点已经是元旦了,是1912年的西历元旦,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一天开始一个崭新的共和制度,一个新的代表人民的政权,一个代表着中国未来希望的共和制度这一天开始了。
孙中山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2015-5月25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1911年农历辛亥年,这一年的10月10日,长江之畔的武昌城内响起了枪声,辛亥革命爆发。此后清廷退位,民国建立,总统代替了皇帝,成为了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民国38年,一共出现了8位“临时”或“正式”的大总统,他们是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蒋介石、李宗仁。这些风云人物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幕幕波诡云谲的总统权力之争,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讲述的民国“纸牌屋”。
解说:1911年10月30日,一列火车从河南彰德呼啸而出,沿平汉铁路隆隆南下,车厢之中隐居了三年的袁世凯正襟危坐,神情肃然。三天前,大清朝廷正式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湖北镇压武昌起义的革命军。这一年的秋天,注定是袁世凯的收割季节。二十天前的10月10日,武昌新军突然发难,举朝震惊。第二天,农历八月十二,袁世凯的52岁生日,消,消息传来,袁世凯立即敏锐的感觉到自然出山的机会来了。
王晓华(历史学者):那天晚上袁世凯全家正在看戏,突然有个人就是在他耳边说了几句,立即他站起来叫停,那个戏唱得正红火呢,全部给我停下来,点了几个名,像张镇芳啊这些都是他的最亲信的,像杨度这些人,赶快到我那儿,到他书房去,然后说怎么办,说武昌这个革命已经成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解说:袁世凯接下来的举动流传到后世,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马上指派自己的表弟张镇芳带上大额银票火速前往北京,打点当时的庆亲王奕劻,为自己的东山再起做铺垫。据说庆王府客厅里的会客桌子上摆有一个木匣子,来客行贿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客套,全都主动把金条、银票等礼金直接投到木匣之内,每过十天,奕劻都要带上老花镜两眼放光,亲自整理匣子里的钱物,然后逐一登记造册,再按照价钱多少回报给行贿人相应的官职。
周醉天(作家):贿赂奕劻的事,以前有没有咱们不说,但这一次肯定没有,这一次他没有必要贿赂奕劻。他贿赂奕劻干什么呀,而且这个时候他跟奕劻已经换句话说,不管是好话还坏话,并肩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他们已经很有默契了,关系非常豪华,已经不是拿钱贿赂的关系了。
解说:无论行贿与否,事实上武昌起义爆发后,庆亲王奕劻实实在在地奔走呼吁,力主起用袁世凯前去镇压新军叛乱。史书记载说,“内庭议,起用袁项城,监国不应,且哀泣。”在听到让袁世凯出山的提议之后,摄政王载沣竟然无奈地哭了起来。早在武昌起义爆发的第三,即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命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率军赶赴湖北,会同海军提督萨镇冰,水陆并进剿灭武昌叛乱。当时,北洋新军第五镇一马当先,其统治正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老部下冯国璋。南下途中,冯国特意前往洹上村拜访袁世凯。
王晓华:就在大家都在吃吃喝喝,觥筹交错高兴的时候,袁世凯就给冯国璋使了个眼色,那意思就是他先走了,让这个袁克文、袁克定你招呼这些弟兄们这个喝酒,他走了。他走以后,冯国璋又起来了,他说对不起诸位我得去上个厕所,他就溜了,实际上也进了袁世凯的书房了,跟袁世凯说了,问计呀,我们应该怎么办,两个人因为都是上的有茶嘛,袁世凯用手指头蘸了那个茶水,就写了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说你千万别着急,别想立功,就这个意思,你等着看这个情况的发展。
解说:有了袁世凯的这一暗示,冯国璋率领的第五镇果然一过武胜关便裹足不前,根本不听荫昌指挥,清廷当局这才如梦方醒,“北洋军”早已变成了“袁家军”。哭完之后的载沣只得下旨,任命袁世凯为
“湖广总督”,会同当时的陆军大臣荫昌一起督办剿抚事宜。
王晓华:让袁世凯出任湖广总督,另外呢兼任呢剿抚事宜,就是“剿抚”这个事是兼任的,“剿”嘛那就是镇压嘛,“抚”就是安慰嘛,就是收买嘛。你是兼任这个事务,实际上是把袁世凯的位置摆在荫昌之下,这个时候袁世凯说,对不起我那个足疾还未好,就是我的脚还没好呢,因为我这个脚不好,你们让我开缺回籍了,现在他还是拿脚说事,抱着脚就说我足疾未愈,我不能够应命,我不能够到前线去。
解说:早在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病势不久,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扶上了皇位,其父载沣出任摄政王,代理国政。随后载沣发布诏书,称袁世凯患有足疾着即免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开缺会籍。灰头土脸的袁世凯从此归隐林下,一身蓑衣垂钓洹水之上,三年后的此时,一个湖广总督的顶戴显然离袁世凯的期望相差甚远,所以他又把脚抬了起来,讨价还价。
周醉天:理由肯定是脚没好,我脚还没好,我脚好了以后我一定为大清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