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近三十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纷纷对反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国际反家庭暴力己步入法制化进程,部分国家采取了较系统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本文在概述家庭暴力问题的基础上,从基本人权角度透视家庭暴力, 从多个层面对反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法律对策、援助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 提出构建我国反家庭暴力体系的对策。全文分为导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导言指出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现状与现行反家庭暴力机制的不健全,说明构建反家庭暴力体系的现实意义。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家庭暴力概述。指出世界各国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仍有许多争议,提出了作者对家庭暴力概念、程度的界定,提出“婚内强奸”理论等有关问题的见解: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发生家庭暴力的原因: 阐述家庭暴力的特点与后果。第二章基本人权与反家庭暴力。在考察中外反家庭暴力法由来的基础上, 探析妇女基本人权与家庭暴力之间的关系,指出家庭暴力是对妇女基本人权的侵犯,妇女在家庭中遭受的暴力如同其在公共领域中遭受陌生人的不法侵害, 为法所不容,必须引起国家的正视。从人权法角度透视家庭暴力问题,旨在从妇女的角度重新评述现有的人权法,使妇女人权不再继续边缘化,并通过人权法有效促使各国在遏制家庭暴力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第三章反家庭暴力体系的国际比较。比较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的反家庭暴力立法及社会干预机制。从法律对策、警察处理家庭暴力的概况、司法部门处理家庭暴力的概况、其他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具体比较, 上述国家或地区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反家庭暴力社会支持系统,其中以美国为典范:走多机构联合制暴的道路,完善以社区为中心的综合反暴机制成为它们的发展战略。这对优化我国的法律环境,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加快我国的反家庭暴力进程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第四章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具体剖析了我国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若干地区出台的反家庭暴力地方法规的利弊,指出这些地方立法为后来全国性反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家庭暴力法的出台积累了经验。介绍了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总体概况及具体举措,分析了我国在反家庭暴力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如公众法律意识较淡薄、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司法不健全等。第五章构建我国反家庭暴力体系。从理论上论证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还面临着诸多障碍,探讨了公权力在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法律技术上的难题。从社会观念、立法、司法、综合治理等层面提出构建我国反家庭暴力体系的对策。结束语对本文总体思路加以回顾,并坦陈本文缺憾。关键词:家庭暴力妇女基本人权反暴对策导言导言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是~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和人权问题,近三十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家庭暴力问题开始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关注。现在我国关于家庭暴力只有小样本的数据,还没有全国性的详细数据。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均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 由于家庭暴力所致。在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打妻子居多数,父母及其他长辈殴打未成年人占相当比例,另有少数系成年子女殴打老人。①另据全国妇联1997 年对15个省市的信访统计,%。@家庭暴力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从总体上说,受害者是妇女的占 %。固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我国正在积极行动。我国政府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视、媒体的宣传及妇联、学术团体等的积极介入,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反家庭暴力立法不完善,而且相关援助机构不健全,实际参与家庭暴力事件解决的很少,致使受害者的人身权得不到切实保障。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新婚姻法)增设了反家庭暴力的内容,但仍失之简陋、抽象,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难以获得救济, 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家庭暴力问题,探寻其发展趋势,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国家与地区反家庭暴力立法及实践的成功经验,补充完善我国现有制度,系统构建我国本土特色的反家庭暴力体系,切实保障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鉴于妇女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本文主要从如何保护妇女权益的角度探究家庭暴力问题。①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当代中国妇女权益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人出版社200l版,第299页。②蔡青著:《透视家庭暴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97页。③陶毅:《反家庭暴力刍议》,载《东南学术》2001年第2期,第26页。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第一章家庭暴力概述一、家庭暴力的界定(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