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城市道路结课论文.docx

格式:docx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道路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doc2088 2016/6/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道路结课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市道路结课论文海绵城市姓名:门浩亮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 道路桥梁) 班级: 1309051 学号: 130905125 指导老师:杨广军 1 目录 1. 摘要————————————————————— 2 2. 关键词———————————————————— 2 3. 引言————————————————————— 3 4. 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3 5. 当前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6 6. 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和措施——————————— 13 7. 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18 8. 结语————————————————————— 21 9. 参考文献——————————————————— 22 2 摘要: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遭遇不同程度的积水,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逢雨必涝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病。雨水排不出去导致城市灾害的形成, 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阻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通行, 带来很多公共生活不便。同时, 有很多地方遭受干旱, 形成严重的缺水现象。一方面洪涝, 一方面又缺水。如何发挥雨水最大效益解决雨水洪涝灾害,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 年 11月2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 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这将意味着在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要转变观念, 改变单一“以排为主”的排涝思想, 充分利用海绵海绵型城市理论进行城市建设, 结合城市雨洪系统和自然生态恢复, 解决城市内涝,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构建绿色生态海绵城市。本文将以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 对城市建设进行调查和研究, 对我国现有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研究和探索城市发展建设所需要的生态环境, 探寻建立适合城市发展的海绵体系, 并进一步提出城市道路在海绵城市建中的应用于探讨。关键词: 雨水蓄水模块、下凹式绿地、意义、问题、路径方法 3 引言: 据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从 2011 到 2014 的国家, 短短几年时间, 360 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瘫痪,济南等城市内涝严重的甚至排水系统崩溃。但与此同时,有 110 0 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不足, 使得城市资源短缺成为灾难. 的诱因。“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 使城市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基于自然的思想理论。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层面、操作层面和各层次和各工作水平之间的相互合作, 也是长时间的保护和建设的过程。海绵的城市, 是指城市能像一块海绵, 可以储存水, 而且当需要释放储存的水和使用相同的时间。海绵具有弹性, 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处理,恢复自然生态。如何建立一个绿色海绵城市需要新的景观方案的研究与发展, 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和保护原生态地区, 低影响的高水的海绵, 促进生态发展, 变废为宝, 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使雨洪成为我们的财富而不是灾难。一: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1.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 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 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 4 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往往造成逢雨必涝, 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2. 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 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有研究表明, 城市地面硬化直接阻断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 使地下水水位难以回升。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 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 或者作为景观用水, 补给地下水等, 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说,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为构建绿色美好家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 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此外, 建设海绵城市减少城市水灾,降低水灾经济损失及治理水环境污染的费用, 经济效益显著。 5 4.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近几年, 随着快速城镇化, 城市不透水的面积迅速增加, 导致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增快, 洪峰流量加大, 出现时间提前, 增加了洪水的灾害性, 并常常引起城市排水系统的水力过载, 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据有关统计, 目前全国 642 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仍有 340 座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特别是非农业人口 150 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