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健康教育
与教师心理素质
曹松兰
第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健康观的革命
1、 健康的槪念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的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 康童昭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 病和虚駒现象。"
2、 心理健康的涵义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个体心理在本身及 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3、 心理不健康的三个层次
A、 心理问题: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山于外部影响或
内部失调 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B、 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是表现,其原因 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C、 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地表现,通常是 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至。
2
4、心理健康的标准
㈠、统计测量标准
这是使用一些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将事先设计好
的有关指标用标准分数表示出来,
检查某人的得分与标准分的差距。
㈡、临床病理标准
这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种心理障碍的典型症状作出的 归纳和概括后,用来作为参考依据的•种判断标准。
㈢、社会适应标准
这是根据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做法与习 惯总结出的一套行为标准。
㈣、个性发展标准
这是从对个性发展的理想要求出发提出的判断标准,也是与学校教 育的目标非常接近的一种判断标准。
3
世界卫生组织提岀的心理健康标准
__
___
■ ,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 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于消 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 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___
■ 2. 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 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 迎和信任。
__
■ ,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冃标, 并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 求。
4
华中师大刘华山教授研究的 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 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看问题能持客观的
态度。
■ 2、自知、自尊、自我接纳。
■ 3、自我调控的能力。
■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 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高。
5
我国学者陈家麟的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 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地适应,思想高尚, 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
■ 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 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
■ 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
■ 5、具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
■ 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 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与刺 激强度相一致等。
6
第二节、心理卫生…实施 心理健康的必有之路
■一、心理卫生的由来与发展
■ 1、心理卫生的含义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心理卫生是指 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 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 的世界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 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 种关系可以看做是一种手段与目标的关系。
2、心理卫生的发展
■ (1)古代心理卫生思想
■心理卫生一词(psychohygiene)在古希腊文屮就由 psyche(心灵、精神、意识)和hygicions(有益健康的) 两个词组成的。
■管子把人的心理状态分成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 不同层次,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养心之术,正 静(形体要正,心神要静)、平正(和平中正,节欲 去凶)、守一(专心致志,独乐其身)等。
■孔子提出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要求。他指出: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冈U,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当代心理卫生思潮的形成
■是从正确认识精神病并从主张给精神病人以人道主义的待遇开始 的
■ 1792年,法国医生比奈提出:不受束缚的精神病人不仅容易康复, 还能从事有益的劳动,人们要以关心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诉说。 比奈被认为是心理卫生的倡导者。
. 1848年,费尔赫斯特列宾写了《关于心灵营养问题》;
■ 1887年,邵尔茨写了《关于精神营养问题》一书,两人并列为心 理卫生的先驱。
■ 1908年,比尔斯写了《一颗发现了自我的心》,是心理卫生运动 的真正发起人。
. 1908年5月,美国康奈狄克州成立了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
. 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53个国家的 3000余名代表参加,会上成立了 “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