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听课要实现“四个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教师先就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听课也就要适应这种转变,其功能就要由过去注重学习与模仿转向注重研讨与探索,要由只重数量转向更重质量。而要提高听课效率,听课者要注意实现“四个转变”。
一、转变听课观念
为使听课由单纯的学台转变,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听课观念,不能把听课当作单纯的学习工具、模仿窗口,更要把它看作是学台,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与途径。因为只是单纯学习,听课者获得的只能是授课者已有的方法与经验,而难以通过思维碰撞、观点交流、相互切磋,去探索新的方法与形式,获得新的发现与经验;就只能使听课者有所收获,而难以使授课者也得到触动、获得启发,使讲、听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使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总在原有基础上止步不前,难以有新的喜色和大幅度提升,这样的听课效率就不能真正得到提高。只有转变观念,将听课当作校本教研活动,才能使听课不仅能传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能探索新的方式与思想。
二、转变听课重心
要提高听课效率,还要求听课者要转变听课重心,要由过去只关注授课者的知识传授向关注整个课堂和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因为知识是固定的,而理念、方法是变化的,只关注知识讲解收获自然就少;其次,获取知识只是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听课者还注意授课者如何促使学生思想转化、情感激发、情绪调动、能力提升、兴趣培养、意志磨练、行为习惯养成等其他方面,收获自然就更多;第三、知识被文本化,并被教师先拥有,只关注知识传授视线就离不开教师的
“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就会只关注教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注重教师的讲解是否与教材一致,有没有讲错,而忽视其讲授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进行了生活化处理,是否根据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增删调整,结构重组;就会只注意教师的“讲”,而忽视教师的引导,忽视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互动;第四、知识是抽象的,若听、讲双方都偏重知识,就容易使授课者的讲授从理论到理论;使听课者只关注知识分析是否透,重点难点是否把握,而忽视授课者开发了什么资源,采用什么方式来呈现知识,在什么时候呈现,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价值等。这样听课收获也就不多,只有转换重心,听课者才能以更广阔的视野,从更多的角度来关注课堂情况,才能有更多的启迪与收获。
三、转变角色
作为校本教研活动,教师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转换角色,要由过去置身其外的“旁观者”向投身其中的“参与人”转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和过程,以更好地明确授课者的意图,领悟其理念,掌握其方法,品味其文化内蕴,学习其教学艺术、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这有利于得其精髓,而不是简单“拿来”。听课者课前要“先行介入”,与授课者研讨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活动设计。课中要换位体验,感悟思考,要站在学生角度对课前预设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认真观察,全面把握,并据此反思课前设计是否恰当,需作哪些改进。要认真揣摩、品味和琢磨授课者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记载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为课后交流提供依据。课后评议授课者先要说课,介绍自己的思路与设想,操作与作法;听课者则围绕
“教”与“学”全面分析、评头品足、说长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