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钻孔桩施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2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钻孔桩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zl201163zl 2021/8/8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钻孔桩施工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
ZFZQ-2标三分部
钻孔桩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钻孔桩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编制依据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1项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总建设{2013}196号});
、《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施工招标答疑书及补遗书等。
、招标人提供《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施工图》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
、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沿线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
、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程、定型图、标准图等各项技术标准。
、本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
、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颁布《有关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文)。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3-2015);
、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规程(Q/CR 9212-2015 );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5-2015 );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
、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投标人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铁路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2、编制目的
本施工方案作为新建铁路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ZFZQ-2标三分部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依据,指导钻孔灌注桩全过程施工作业,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预防施工中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利进行。
3、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ZFZQ-2标三分部桥梁桩基工程(1091~1187#墩)钻孔灌注桩施工。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
1、工程概况
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自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封市、许昌市、周口市至线路终点安徽省阜阳市。设计范围为郑州南站(不包括)至阜阳西站(包括),包括阜阳枢纽等引入配套工程。。,;
2、地形地貌
线路所属地区位于黄淮冲积平原中西部,岭岗、洼地等微地貌发育,地形微起伏,由西向东微倾斜,沿线地面高程由海拔 120m 降至 30m。界首南至阜阳西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 由于黄河淮河交替冲积,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由许多滩地、洼地、湖泊等相互交错的平原地貌。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层为第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达七八百米。浅部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及砂类土层,长葛以北表层分布有新黄土,既有路基和城镇附近及古文化区分布有人工堆积层。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填土主要为填筑土和杂填土。分布于公路、铁路既有路堤河堤及建筑物基础,及城市及村庄附近,厚变化大,成分复杂。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界首南之前广泛分布,以粉土、粉质黏土、粉砂为主,多呈硬塑~软塑状,浅层土体较为松软,局部夹有软黏土、软粉质黏土、软粉土等软土。厚5~13m。
软粉质黏土(软黏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呈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
软粉土: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潮湿,稍密~密实,~ ,夹粉质黏土薄层,呈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
粉土: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潮湿,稍密~密实,~,夹粉质黏土薄层,呈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可见锈斑及铁锰质结核。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浅灰色,硬塑~软塑,厚0~10m,以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局部含姜石。 黏土:褐黄色、灰褐色,硬塑~软塑,厚 ~5m,呈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局部见锈斑及灰绿色条纹。 粉砂:浅黄色、黄褐色、灰黄色,稍密~密实,潮湿~饱和,夹少量黏性土土块,厚 ~。
3)第四系上更新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