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回延安》教案(第二课时).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延安》教案(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8/1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延安》教案(第二课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延安》教案(第二课时)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 唐丽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
,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

技能目标: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兴、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德育目标:体会诗歌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分析诗作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搂(lǒu) 杜甫(fǔ)白羊肚(dǔ)  糜子(méi)
油馍(mó)  窑(yáo)窖(jiào)贴(tiē) 帖(tiè)
二、初读诗作,概括内容
各小组讨论,请发言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回延安)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忆延安)
第三小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聚延安)
第四部分:喜看延安新风貌;(看延安)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颂延安)
三、再读诗作,体会情感
,诗人是通过哪些字眼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抓贴搂
,母亲延安到底教会了诗人些什么?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哺育我长大,教会我学习、战斗和生活
,是如何描绘诗人与亲人热烈欢聚的场景的?
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
,写延安“换新衣”换了怎样的“新衣”?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又表达自己内心这样的愿望?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 奋勇向前
回到延安(激动、兴奋) 追忆延安(感激、怀念)
相聚延安(热情、欢喜) 再看延安(激动、自豪)
赞美延安(赞颂、憧憬)
四、三读诗作,赏析修辞,体味语言
(一)“比兴”手法的运用
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山水以及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以“ 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拟人:“杜甫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