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一年级三班好习惯养成教育家校共育手册
D
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规范,课堂纪律涣散。上课时自由散漫,随意乱说话现象严重;注意力分散严重,不能集中于课堂学习。上课铃响后,有部分学生在教室外经常逗留;学生课桌凳排列不整齐,桌面课本和文具乱放,桌洞内凌乱;随手乱扔废纸现象严重,见到地面垃圾,没有弯腰拾取的意识;没有倾听的习惯,对老师和同学说话有个别学生漠不关心。有个别学生从家里偷着拿钱买零食,并且屡禁不止。
三、只有家校共育,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名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可见,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保持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一致,保持家长和班级教师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以及孩子家庭内部要求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四、怎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大人要提高对好习惯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激发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动机,引导孩子对某种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离开了这一点,再多的工作都起不到作用。
2、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我们一直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是孩子小啊,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习惯,这就需要大人把某个好习惯的具体标准给孩子讲得清清楚楚,或者是给孩子做好示范。
习惯培养离不开细节指导,习惯培养要先明确行为规范。
3.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4.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我们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21天坚持好习惯初步形成,90天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培养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化的过程,90天的好习惯完全可以内化。
比如让孩子饭前洗手,不洗手就不给吃东西,只要吃东西就必须洗手。每次吃东西时都问孩子一句“洗手了吗?”,孩子慢慢就会得要洗手。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大人的坚持也非常重要。
5.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对学生家庭生活习惯和学校行为规范的量化,进行星级评价,每周进行星级证书的发放,及时的表彰和奖励,给予孩子前进的动力。
五、一年级三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序号
家庭好习惯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
六
星期
日
1
早晨6:45之前起床!
2
自己会穿衣服!
3
自己刷牙、洗脸,洗的干净吗?
4
在家吃早饭了吗?
5
课本、作业、文具带齐带全了吗?
6
中午午休了吗?
7
下午自己记录作业了吗?
8
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后交给父母检查。
9
每晚坚持读书半小时以上
10
想玩手机或电脑征得父母同意,听从父母的安排。
11
练习自己的兴趣特长(下棋、画画等)了吗?
12
今天吃饭之前先洗手了吗?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13
吃饭前,能帮忙把桌凳碗筷摆放好。吃完饭,能帮忙收拾桌凳碗筷。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14
吃饭夹菜不能一昧夹自己喜欢吃的菜,要顾全家人,主动给家人添饭。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15
吃饭等长辈拿起碗筷后,自己才拿起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