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普通购房者根本不了解房屋结构是否安全, 钢筋指标是多少, 桩有深。他们只关注户型合理不合理, 得房率高不高, 环境好不好, 外观是否好看, 景观是否漂亮等。其实, 钢筋才是房子的主心骨, 如一人的骨骼构架, 一个人是否强壮, 甚至命好不好, 全在骨相。然而购房者却大都不关注结构内钢筋指标, 其实这个指标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结构的安全、建筑的寿命和房子的质量。而钢筋是隐蔽工程, 肉眼看不见, 开发商也不会把钢筋技术指数写在合同内, 购房者也并不向其索要, 当然, 即使索要, 也不一定能给你, 特别是当它的含钢量极低, 拿不出手时就不会告诉你, 最多含糊其辞敷衍搪塞或王顾左右而言它或忽悠和欺骗你。这绝非杜撰, 我在购房时遇到过, 不过, 我还能到施工现场看一下, 大致能判断它的钢筋指标是否合理, 是否偏低。偏低者即使其他方面再好, 也是一票否决, 毕竟, 没有比结构安全更重要的了, 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了。日本 9 级大地震, 建筑物只是在摇晃但绝不会倒塌, 如果中国经历这样的强震, 可以说除了政府大楼外可能无一幸免瞬间倒塌, 这种场景是不敢去想的。人们购买电脑的依据是什么?除了品牌价格外还不是主要看它的配置?配置才是决定电脑的性能和寿命, 同样, 购房时也应该了解建筑的钢筋等技术参数。住宅含钢量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这绝非故作惊人之语或夸大其辞。同样的结构,同样的户型, 同样的高度, 同样的地质条件, 不同的开发商开发的房子其含钢量相差高达一倍, 甚至更多。相比而言, 北京上海建筑含钢量高些, 其他地区则低些; 高端住宅的含钢量高些, 而动迁房、保障房的含钢量相对低些; 90 年代建造的房屋含钢量相对高些,近几年的含钢量相对低些。我逐一分析之。北京上海属于一类重要城市, 具有战略意义, 标准当然要高些, 而其他城市的标准则低, 两者含钢量相差有一倍之多。有个极端的真实例子, 重庆有一高层住宅( 30层), 含钢量却只有 37 公斤/ 平米。在上海, 砖混住宅结构的含钢量也要超过 37 公斤/ 平米, 我真不敢想象它是如何设计的, 如何“优化的”?难道用的全是直径 6与8 的钢筋吗?这种房子谁敢住啊? 高端住宅不在乎多出几十公斤钢筋,在总造价中每平米可能高出一二百元,但相对于高溢价房价来说,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如果结构上出现任何毛病却是难以容忍的, 因为它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和无穷的麻烦, 所以宁可保险系数大些。而动迁房、保障房本来是给穷人住的, 在中国, 人的生命从来就没得到过真正的尊重, 特别是穷人, 人穷命贱, 似乎中国人的命不值钱。并且受预算限制,所以只好限额设计,如高端小高层含钢量可能 100 公斤,而同样结构的保障房含钢量则可能只有它的一半。上海世博会的动迁房( 小高层) 含钢量控制在 60 公斤左右。而别墅的含钢量可能要超过 100 公斤/ 平米。为什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住宅的含钢量反而不如以前了?当然,从 2003 年新规范实施以来, 大量采用高强度三级钢有关, 三级钢的设计强度高出二级钢很多。其实, 我对三级钢的信任度极低, 倒不是三级钢本身有什么问题, 而是施工人员经常把三级钢与二级钢混淆, 因为外观, 两者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 肉眼也难以区分, 用错是经常性现象。而三级钢比二级钢要贵 200 多元一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