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太原市晋祠公园规划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3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原市晋祠公园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3144187108 2021/8/18 文件大小:4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原市晋祠公园规划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A
北京林业大学
Beiji ng Forestry Un iversity
北京林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学 院 继续教育学院
所属教学站点 山西分院
专业名称 园林
学 制 三年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薄洁
指导教师 李忠泽
北京林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 院 继续教育学院
所属教学站点
专业名称 园林本科
学 制 三年
年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内容和要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城郊风景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及建设是近年来各大小城市热衷于开发的一项园林项目, 本
次毕业设计以山西太原市城郊风景区内晋祠公园规划设计为切入点, 在充分研究现状地形、地
貌和文化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以人文景观、历史文物为主体,开辟较大面积的自然生态公园, 同时对全园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分区, 确定出有地方特色的, 实用性强,具有科普教育及休
闲健身等功能的设计方案。
晋祠是我省地面上的文物, 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国富
民强、人民文化消费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况下, 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打造新的晋祠风貌, 无疑具有
非常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本项目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以一个设计师的
角度进入设计当中,相对独立完整地完成一个阶段的设计任务; 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期间学
生对风景区公园绿地总体规划进行一次系统的研究学****不仅可以巩固和完善园林设计中的相
关理论知识,又可以对自身所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达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目的。
二、 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
本设计应符合当时当地的需求, 体现山西的文化底蕴, 强调各景区的内在特色景观和总体
景观的呼应关系,景点以景观秩序与文化情结的创作题材构成, 各景区布局注重现代景观理论
的综合应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规模向游人展示一个全新的以 2500年庆典为主题的生态
文化休憩公园,在体现都市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景观情节的视觉空间与展示空间。
需要提交的成果:
1、 文本说明(含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理念等)
2、 原状分析图
3、 总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分析(比例自定)
4、 园林景观总体设计平面图(1 : 1000)
5、 景观结构及景观空间分析图(1 : 500)
6、 功能分析图(1 : 500)
7、 竖向分析图(1 : 500)
8、 交通分析图(1 : 500)
9、 种植设计分析图(1: 500)
10、 重要景区方案设计图(1:500)
11、 重要景观节点方案设计图(1:500,数量自定)
12、 重要景区、景观节点***效果图(应包括重要节点,数量自定)
13、 其它可以说明设计思想的***图
三、 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布置设计任务书,踏查现场,收集相关基础 资料,进行文献整理。
第二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设计方案的一草,完成现状分析、交通分析、 功能分区图、总平面草图、竖向设计草图、完成文献综述,草拟设计说明。
第三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设计方案的二草,进一步完善设计说明和总平 面图,基本确定现状分析、交通分析、功能分析图,以及竖向设计、总平面图。完成种植规划 草图。完成部分景点效果图。
第四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设计方案三草,确定设计所需图纸,补充完善 设计说明。
第五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制作设计文本及论文,补充完善设计图纸和说
明文字,完成答辩汇报文件,准备毕业答辩。
四、文献资料要求
要求:查询与“城郊风景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20篇。
途径:图书馆以及网络数据库。
内容:。
2. 国内外优秀城郊风景区公园绿地实例研究分析。
可参考的图书:本专科院校的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基础、园林设计艺术、城市景观设
计等专业课本,各大出版社发行的关于城郊风景区公园绿地的图书等。
可参考的期刊: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园林工程等。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第I页
关键词: 风景园林,城市公园,自然,地域特色
太原市晋祠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
城市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地增长和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 市人口过度密集、用地紧张、交通堵塞、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这就给人们 生产、生活、交往和居住带来了很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