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马克思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doc

上传人:小雄 2021/8/19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追求和最高境界,也是马克思哲学社会理论中的深 层底蕴,更是当今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将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 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可靠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和谐社会 理论源泉 思想和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 主体观明确了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与发展归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 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 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 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 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 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时,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主体的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尊 重。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人是目的,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最高体现, 也是和谐社会的发展归宿。通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 系统观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质世界是普 遍联系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正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展 开。从系统观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 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要素的独立性,更要注重要素间 的协调。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 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 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最后,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 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 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矛盾观实现了和谐社会的思维创新和发展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 本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任何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表明矛盾的双方是相互联结、相互依
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视矛盾的斗争 性,更要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已经不 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不断 的改革完善而得到解决。至于说围绕它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更主要是人民内 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