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服中药辛荑散+ 苍耳散+ 玉屏风散加减和双肺俞穴位阻滞综合治疗, 中药辛荑、薄荷、川芎、白术、白芍、白蒺藜、黄芪各 15 g, 苍耳子、桂枝各 10 g, 防风 20 g, 细辛 3 g, 甘草 6 g, 中医认为鼽嚏的病因包括肺气虚、脾气虚、卫气虚以气虚为主的本虚之内因, 和外界邪气( 冷空气、尘埃、异味、花粉等) 侵犯于肺之门户鼻窍为外因。“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气所奏, 其气必虚”, 气虚是关键, 异物( 邪气) 是诱因, 异物、异味、季节交替和特殊的环境有时躲避不了, 但培养正气, 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可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方中玉屏风散乃为固表护卫的代表方剂, 黄芪、白术、防风三药配伍, 补气、补脾、补肺,祛风和表, 是增加免疫力的首选方法。辛荑散、苍耳散中的辛荑、苍耳子是治疗鼻炎要药, 能疏风散寒, 善走鼻窍, 宣通辛散。薄荷、细辛、麻黄宣肺祛邪, 白芷祛风走串消肿, 川芎, 活血化瘀, 为血中之气药, 诸药配合达到升清降浊、通利鼻窍, 护卫固表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苍耳子[3] 、辛荑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苍耳子提取液能抑制疱疹病毒的生长, 甲醇提取物有抗炎、镇痛、抗氧化作用。薄荷、细辛、麻黄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薄荷不仅广谱抗菌、抗病毒, 且能抗变态反应。甘草[4] 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能解毒镇痛。通过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达到抗炎、抑菌、抗变态反应、抗过敏的治疗目的。双肺俞是肺脏的俞穴, 肺主气, 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 肺朝百脉, 开窍于鼻, 鼻为肺之门户, 慢性过敏性鼻炎, 病位在鼻, 病源在肺, 必然要宣肺、固表、补肺气, 那么双肺俞为之首选要穴, 加之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西药补尔敏和地塞米松, 可以产生双重效应, 但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其深度, 防止刺入纵膈和胸腔造成意外, 对于激素禁忌症者禁用地塞米松, 只用扑尔敏即可。 11211 轻度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 伴嗅觉消失。舌质淡苔薄白, 脉浮紧。检查: 鼻黏膜轻度水肿, 有大量浆液性分泌物。中医辩证属风寒袭肺、肺卫失宣, 治法以疏风散寒、宣肺解表, 通窍为主。方以小青龙汤合苍耳子散 1 加减: 麻黄 9g, 桂枝 6g, 白芷 9g, 白芍 6g, 川芎 9g, 苍耳子 9g, 细辛 3g,半夏9g, 辛荑 6g, 五味子 3g, 干姜 3g, 薄荷 3g, 甘草 6g, 每日 1剂, 水煎取汁 600 ml,分2 次口服,10 天为一疗程。 11212 中度鼻塞、鼻胀、打喷嚏、流黏涕, 并伴有嗅觉障碍,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舌淡质嫩有齿痕, 苔白, 脉沉细。检查: 鼻黏膜充血, 中鼻道有息肉样改变。中医辩证属肺脾气虚, 治法以补肺益气, 方以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2: 党参 15g, 黄芪 15g, 白术 10g, 半夏 9g, 防风 10g, 陈皮 6g, 茯苓 10g, 川芎 10g, 桃仁 10g, 藏红花 3g, 细辛 3g, 辛荑 8g, 苍耳子 10g, 甘草 6g, 红景天 15g, 每日 1剂, 水煎取汁 600 ml,分2 次口服,10 天为一疗程。 11213 重度清涕淋漓不止, 喷嚏声低, 并伴有耳鸣及嗅觉障碍。舌淡质嫩胖大有齿痕, 脉沉细。检查: 鼻黏膜高度苍白水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