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1 - / 25
厦门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实施方案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
建设领域技术进步、规范建筑市场,贯彻市政府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着力点,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发展指导,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厦门加快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建设质量强市提供重要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大胆探索创新,建立具有厦门特色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全面贯彻实施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标准实施的有效监管。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进建筑业技术更新与创新。提高项目管理、设计、建造、工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行业管理的技术进步。
试点启动阶段(2013-2015):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实施方案,开展厦门市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标准符合程度监管工作,企业施工工艺及工法标准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厦门特色的十大系列地方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 15 - / 15
全面推进阶段(2016-2018):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项目管理标准化全面达标,厦门特色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全过程标准实施的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引导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在建设质量强市方面卓显成效。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建立具有厦门特色的十大系列地方标准体系
根据厦门地区的经济、技术、气候、地质环境、操作工艺特点尽快制定《厦门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围绕以下十个方面完善我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议增加停车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地方技术导则和技术标准。对自走式、机械式停车场及其配套设备(包括交通标识、通讯、照明、消防、智能管理设备等)要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为停车场建设提供安全、可靠、高效、便民的技术保障。
:
工业化、模块化、装配化的建造技术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按照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的建造模式,结合国内外成熟的工艺、工法,消化、吸收和转化现有研究成果,制定完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计施工规范、建筑工业化指标体系等系列技术标准。
根据本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地方特点,结合厦门的气候特征、地质条件、线网特征、线路敷设方式,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等系列地方标准,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技术保障。
- 3 - / 25
制定发布保障性住房建设系列标准,在坚持中低密度建设的同时利用好容积率,积极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空间容量,加强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
完善制定农村住房、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一次性装修到位系列标准及标准图集。在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同时保障居住安全,节能环保,消除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室内居住质量和环境质量。
制定涵盖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绿色运营管理等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标准;并制定绿色照明、绿色道路、绿色地铁等相应标准;制定不同绿色低碳示范区的生态指标体系和建设标准,通过在不同区域的示范,逐步实现将我市打造成“绿色低碳生态城市”。
根据建筑节能的专业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建筑物遮阳、门窗、屋面地方标准。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等系列标准。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完善制定市政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制定城市园林绿化系列地方标准,将厦门打造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 5 - / 25
”。
鼓励、支持和帮助有能力的企业,特别是在专业化发展中取得优势地位的企业,组织编制各专业施工中的工艺、工法,积极申报省级工法和国家级工法,增加技术积累,提升企业施工工艺及工法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完善行业的标准体系。
实现造价信息采编发布标准化、完善标准合同示范文本和合同备案与造价备案制度,建立造价咨询企业与从业人员考评标准,规范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活动,促进造价咨询行业健康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