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楹联知识
篇一:楹联知识讲座讲稿
国粹育人,教学宏开新世界;
楹联进校,师生竞写大文章。
杜兴民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根据省楹联二代会精神,楹联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对联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现本人就学习对联的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谈一下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
撑天拄地两行字;
纳古涵今一副联。 蒋有泉
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中国楹联报社
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
骚坛夺席,堪与诗词并肩。 梁羽生
这三副联已明确告诉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一下,怎样写对联。
喜欢对联的人把文章比作水,诗词比作酒,那么对联就是酒精。不喜欢对联的人说对联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现就对联所谓脚镣手铐和大家共同探讨。
楹联,俗称对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创作楹联的规则就是《联律通则》。其中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也就是六要素。这是创作楹联要掌握的最基本东西,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一副楹联作品只要同时符合这六要素的要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第一要素:字句对等。
也有人说“字数对等”,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并不全面。因为对于单句联,三言五言,七言等只要字数相等就行了。但对于多句联,就不能只讲字数相等就行了,而且句数也必须相等。中短联中每边包含的字数称为言,如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为七言联;超过一定字数的长联,习惯按上下联总字数合计,如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长联,长达180字,称为180
字联。一般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居多。一副对联,字数不限,短可仅二三字,长可至百千字,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今天我们以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为例,结合讲解对联六要素,因为简单易记。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上联五字,下联五字,上下联字数相等。
知行合一,有教无类;
修治省三,见贤思齐。
贵校校门联,上下联各八字,字句对等。上联的意思是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下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天下,吾日三省吾身。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本副联意境很好。
但还有一种极个别的情况例外,就是有意追求“字数不等”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如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四川某人做的“挽联”: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千古。
上联六字,下联五字。由于把千古和万岁看作是对仗,便有个“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弦外之音。这种讽刺效果,依然建立在字数相等原则上,否则,怎么会对不起呢?
第二要素:词性对品。
所谓品,就是类。就是要求在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要求词类属性相同。词性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在现代汉语中,汉字总体上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虚词包括:副、介、连、助、叹、拟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