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移动杯”新赤峰精神大家谈征文(作者:张继玲) 勤劳智慧、务实拼搏、开拓创新秉承青铜精神铸就新的辉煌一、“草原铜都”基本情况介绍被誉为“草原铜都”的大井古铜矿遗址位于林西县大井镇中兴村北山的南坡上, 1973年被发现, 1976年进行试发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总面积2 .5 平方公里; 北至选矿厂, 南至大井镇, 东与田园接壤, 西至大井古铜矿坑。地表可见的露天采矿坑道47条, 不完全统计累计开采长度达1570多米, 其中最大开采长度200 米, 最大开采深度20米, 最大开采宽度25米。现已发掘出土和采集各类采矿石制工具1500余件, 并发现有用于冶炼的8个平台共12座炼炉遗址和部分用于铸造的古代器具。有关专家推论,大井古铜矿是一处开采时间延续长, 开采规模非常大, 并集采矿、选矿、冶炼和铸造为一体的大型联合作坊, 其遗迹特征大部分属“夏家店上层文化”类型, 距今已有2700至2900年的历史。大井古矿冶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发掘的矿冶遗址, 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直接以共生矿冶炼青铜的古矿冶遗址。 2010 年5月 17 日,林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获批。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灵, 一方天地孕育一方文化。大井矿区做为林西的工业重地, 历史是太短了, 而她的采冶铜历史, 则是悠久而漫长, 或者说由古至今, 数千年都不曾中断,因而积累、蕴藏了以铜文化为主轴的“青铜文化”。二、青铜文化的一般性概述(一) 青铜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制造、使用工具, 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以铜为主的金属工具的问世, 使人类文明更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冶金技术和金属制品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世界各地进入青铜时代的时期不尽相同, 技术发展的道路也各有千秋。我国在公元两千多年原始公社制解体时期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 在烧制陶器时发明了金属冶炼。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 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青铜制造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条件。春秋末期, 中国冶铁技术有了很大突破, 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至秦汉时期, 在武器、农具方面, 钢铁逐渐取代了青铜。青铜时代作为一个时代结束了, 但是, 铜冶炼和铜器制作业并没有因此衰落下去, 相反, 在更多的领域继续得到纵深的发展, 汉代甚至出现了青铜制品的又一辉煌时期, 铜制品始终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 因而形成自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铜文化。铜文物与铜文化既有紧密联系, 又有重要区别。铜文物是遗存在社会上和埋藏在地下的有关铜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地讲,铜文物应包括:古代铜冶铸遗址、铜建筑、铜佛、古墓窖藏的历代有价值的铜实物等。它们能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情况, 各类青铜器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内容及包涵、折射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青铜文化或者铜文化。铜文物,是铜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从这个概念上讲, 铜文化包涵了所有的铜文物。但是,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又毕竟与文物有区别。(二) 青铜文化的历史地位。文化是文明的灵魂, 是一种在实践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模实践的日益丰富多样的价值系统和认识系统。文化有特有的历史创造积累和精神记忆。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了伟大文化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延续, 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联结, 靠的是中华民族共同铸造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