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十六年前的回忆2、十六年前的回忆
;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 年为纪念父亲遇难十六周年而写的。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揣摩体会,并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自己的见解,是教学上的重点。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训练学生能就课文的重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二、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并要求全部会写,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军阀、儿童娱乐场、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舅老爷、绞刑、被难日、含糊、局势、一拥而入、满脸横肉、严峻、残暴、怒气冲冲。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三、教学建议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资料,并在班里交流。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插图和重点句制成投影片()。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可提示学生先快速阅读,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写了那个时间里的什么事,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根据思考·练习2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先在课本上勾画,体会句子的含义,再把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讨论。最后要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悲痛心情和对革命先烈的赞美。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那个时间内发生的事。“那年春天”,局势十分严重,李大钊仍然坚持革命工作。“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十分沉着、机智。“8月28日”“第二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在了解课文写几件事后,应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连起来说一说。4、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课文中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有:(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间他又出去了。(从“父亲”每天的早出晚归,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在为革命工作奔忙。)(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问题。……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父亲原则性很强,牵涉到党组织的秘密,即使是对亲人他也不说。)(3)、“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从“现在是什么时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从“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可以体会到李大钊绝不离开工作岗位,体会到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4)、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从“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可以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严。)(5)、我看到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平时,父亲理的是平头,头发非常整齐。法庭上的他却是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在监狱里受到非人待遇。脸上的表情是“平静而慈祥的”,说明他仍保持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亲人的爱,面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