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反流性咽喉炎.ppt

格式:ppt   大小:65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流性咽喉炎.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9/5 文件大小:6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流性咽喉炎.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流性咽喉炎
★胃食管反流病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
★反流性咽喉炎被认为是和反流相关的慢性咽喉炎。
★据统计10 %的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中存在反流症状和体征。
发病机制
反流理论---反流物对咽喉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
反射理论---食管远端酸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
或 2 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食管外反流的病理改变
反流理论
食管粘膜有4种碳酸酐酶,而咽喉部只有一种;
另外胃酸-胃蛋白酶对咽喉部黏膜及周围组织的直接损伤,与食管相比咽喉部黏膜本身对胃酸损伤更敏感;
反射理论
迷走神经介导的食管气管反射可能在慢性咳嗽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咽喉和食管存在共同的反射中枢和通路,远端食管在胃酸刺激下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导致咳嗽和反复的清喉动作,而阻断反射通路的传入神经将阻止咳嗽的发生。
症状与体征
常见的症状包括咽喉疼痛、 咽部异物感、 慢
性咳嗽、 声嘶、 频繁清喉动作和吞咽不适等 ,但均不特异,而烧心、 反流等典型的反流相关症状只在少数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出现。
咽喉部常规检查:咽腔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
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下见杓间区黏膜充血;水肿;声带后端接触性肉芽肿;声带充血肥厚等。
诊断方法
24小时 pH监测
目前被认为是诊断 LPR的“金标准 ” 。
pH电极位置:目前最常见的位置是在 UES上缘、 上缘以上 1cm~, 电极越靠近远端食管测得的反流越多。
诊断标准
有研究认为需符合下面 4个条件:
①pH下降且小于4的时间在5s或以上;
②pH从基础值下降到最低值的时间少于30s; ③咽喉部 pH值下降伴有食管远端电极 pH低 于4;
④食管近端电极pH最低值高于远端电极 pH最低值。
治疗
反流性咽喉炎常表现为难治性咽喉炎,包括
一般治疗:改进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包括抬高床头,减少脂肪摄入,餐后 3小时内避免平卧,避免巧克力、 咖啡、 浓茶及会影响 LES压力的药物,戒烟酒和肥胖患者减轻体重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少 GER,避免损伤咽喉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