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古诗题西林壁渗透美育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题西林壁渗透美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蓝天 2021/9/6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题西林壁渗透美育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石桥小学莲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 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 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提高基本的分析鉴赏能力, 理解掌握诗文中所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音律美,培养 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古诗的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 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 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 起学****一首古诗,宋代轼写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课 题)
二、 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结合书下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题” “西林” 的意思。
[在学****中渗透方法,可谓潜移默化。]
三、 简介作者轼及写作背景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 有关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
2、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情况。
3'教师讲述轼少年时代“发奋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 人间书”的轶闻趣事。
[通过交流,达到了学****资源优化组合。同时课外有机 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体现了 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
四、 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轼又有了进一步的 了解。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 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 研究的。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反复感受语言文字
的基础上走近庐山,感知庐山的美。]
五、 分组自学,理解美
1、 根据我们以前学****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 样学****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 —解诗意一,}吾诗情一入诗境)
2、 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学****方式细读 古诗,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 择,既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 力。]
六、 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 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 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 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 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 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 侧,
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
帮助学生选择“只” “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 '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 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 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 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