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武夷山一中 徐丽梅
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从“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 为让学生尝试、模仿的操作。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3、 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
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件展示:1、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多年来,由一对夫妇只
从学生比较 熟悉的事例入 手,吸引住学 生的注意力。
导
能够生育一个孩子,到双独可以生育二胎,再到如今的单独也 可以生育二胎,这些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呢?
分析思考回顾种 群的概念:是指 在一定自然区域 内的同种生物的
这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引出新课种群的特征
回顾种群的概念
从而激发学生
学习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望
课
过渡: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 群具有区别于单独生物个体的特征。
全部个体的总 和。
明确种群概念
的含义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空间特征。种群 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特征。
介绍种群的密度及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自习样方法
思考讨论:(1)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要随
学生说出样方
法的步骤
问题
探讨
机取样?
(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引导学生对60页问题探讨进行估算
学生尝试使用样 方法。
培养学生的
观察和科学思
维能力
样方
法调
布置课后完成探究活动。
查种
群密
度
过渡:介绍样方法的使用范围是,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
群密度的抽样调查
而活动性较强的,活动范围较大动物就要用标准重捕法
为用样方法实
地调查种群密
度作铺垫
标志
重捕
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 种群密度。
M:样地中标记个体总数,11为重捕个体数,m为重捕中标志 个体数,则该调查区种群数量N=MXn/m
根据重捕法的原理,看一个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 不能,因为他们 会活动,不像植 物那样固定在一 个地方。
让学生掌握标 志重捕法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 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 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教师总结: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2不要太显眼,以防 其被敌害捕食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害。
教师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主要方 法: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