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法兰克福学派PPT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4,344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兰克福学派PPT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4 2021/9/14 文件大小:4.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兰克福学派PPT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法兰克福学派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第1页/共60页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西欧时期
(20世纪20年代
至30年代)
西德时期(前)
(20世纪40年代末
至60年代末)
西德时期(后)
(20世纪70年代初
至现在)
霍克海默尔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
确立研究方向——以“社会批判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哲学”
马尔库塞、阿多诺来到社会研究所工作
社会科学所迁至美国
理论研究分两组:
以霍克海默尔、阿多诺为中心,《启蒙的辩证法》
以马尔库塞和弗洛姆为中心,吸收弗洛伊德学说
学生造反运动爆发
主要代表人物相继去世,学派开始走向解体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基本终结,但社会研究所还依然存在,哈贝马斯等人作为单独的思想家而活跃于国际学术界
鼎盛时期
年轻理论家哈贝马斯、施密特、内格特等人开始崛起
“革命新理论”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结果是学生造反运动的爆发
美国时期
(20世纪30年代末
至40年代末)
第2页/共60页
二、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
1、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对待科技理性的基本态度
深切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强烈抗议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人性异化
如果没有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否定的辩证法将难以想象(德)布尔
法兰克福学派受到卢卡奇的影响主要在于重新注意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重申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根源,并以总体性这个概念为核心探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美)麦克莱伦
卢卡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二是对待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态度(美)希波伦
第3页/共60页
2、现代非理性主义
“批判理论是理性马克思主义 ”——洛威
理性批判精神,对科技理性的否定和张扬人文理性的立场
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3、近现代悲观主义的浪漫主义
高尔基把把浪漫主义分为积极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浪漫主义,把歌德等人称为积极的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的浪漫主义),把卢梭等人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或(悲观主义的浪漫主义)。
西方悲观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尤其是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提出的“黄金时代理论” ,即人类社会是不断循环和倒退的历史 。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其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德、英三国。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斯宾格勒悲观主义文明论(《西方的没落》)——文化形态学
第4页/共60页
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从欣赏、信奉马克思主义到怀疑、批判马克思主义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第5页/共60页
三、社会批判理论的主题
1、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调批判是理论的主要功能 。
2、采用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方法,把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各门科学结合起来,对社会做出综合性研究
3、强调要“彻底否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把“否定的辩证法”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
4、对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西方革命道路进行了探索。把苏联式社会主义等同为极权主义,提出西方革命新理论。
5、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释、修正与重建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以社会的反思与批判、超越与重建为主题,以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批判、启蒙精神与技术理性批判、合法化危机与生态危机批判为主要内容,以压抑性文明超越与非压抑性文明重建为目标,带有浓厚悲观主义色彩的社会批判理论
第6页/共60页
四、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范型
1、意识形态(ideology)批判
1796年,法国观念学家特拉西首次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指称观念科学。在《意识形态原理》中全面阐述和构建他所理解的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可以分为否定的、肯定的和中性的
否定的意识形态是把它作为一个贬义的概念,是一种与科学真理相对立de虚假意识,它扭曲、掩盖或颠倒社会现实,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中性的意识形态是对意识形态的性质不作任何一般的判断,
肯定的意识形态是确认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体系的有效性,主张意识形态包含着对历史社会的真知灼见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思想,成为人们追随的思想旗帜。
20世纪50-60年代“意识形态终结”争论
第7页/共6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
从历史起源上看,意识形态产生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分工有关,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精神生产独立化的产物。
从阶级属性上看,意识形态是特定利益集团,特别是统治阶级的观念形态。
从社会功能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