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声现象学案.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声现象学案.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8/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声现象学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了解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双耳效应解决立体声。
学习策略:
同学们可以听一听我们的周围,那些物体正在发出声音,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这些能够发声的物体有那些共同的特征呢?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 也停止。
: 叫做声源。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
要点诠释:
振动停止, 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 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
叫做介质, 、、都是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 不能传声。
声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回声
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影响声速的因素:(1)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2) ,同种介质, 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
要点诠释:
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要点四、人耳的构造
人耳的构造与作用
外耳: 、、,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
中耳:包括、,作用:传播声音。
内耳:包括、,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发声体发出声音→→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要点五、骨传声
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来听声音。
骨传导的原理是可以传声。
要点六、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典型例题——自主学习
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类型一、声音的产生
例1. 如图,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变式】(2011 淄博)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类型二、声音的传播声速
例2.(多选)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总结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