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韩愈的诗.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韩愈的诗.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7/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韩愈的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韩愈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为了皇帝变法,即使身体老迈也不顾惜了。一封朝奏九重天, ②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③【作者】 768 - 824 , 字退之, 排行二, 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 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职。贞元十九年(803) 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平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 贬潮州刺史。穆宗时, 召为国子祭酒、终吏部侍郎, 世称韩吏部。缢文, 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 同倡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驱驾气势, 雄奇壮伟, 光怪陆离。虽有因避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 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 波澜壮阔。有《昌黎先生集》, 《全唐诗》存诗十卷。【注释】①左迁: 降职。蓝关: 在蓝田县南。湘: 字北渚, 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 长庆三年(823) 进士,任大理丞。②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元和十四年(819) 正月,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藏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 宪宗派宦官迎入宫廷供奉, 韩愈上《论佛骨表》谏阻, 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州治潮阳(今属广州)距长安八千里。③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注释】 1. 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左迁:贬官。古人以右贵左贱, 2 故称贬官为左迁。蓝关: 距长安不远。《地理志》:" 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 韩愈的侄孙韩湘,此时 27 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后四年,即长庆三年( 823 ) ,韩湘进士及第,后为大理丞。 2. 一封两句: 元和十四年( 819 ), 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 三日后乃送佛寺。朝臣无谏阻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参两《唐书》本传) 。此诗即在赴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潮州一作潮阳。旧说潮州距长安八千里。 3. 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4.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5. 秦岭: 在蓝田县内东南。马不前: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驱马涉阴山, 山高马不前。" 6. 瘴江:此泛指南方多瘴气之水。《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载蹇叔哭师语: " 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 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 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他坚持说自己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可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后四句悲歌当哭,沉痛凄楚,却又慷慨沉雄,不卑不弱, 境界宏阔, 大气磅礴。此为韩诗七律之佳作, 清何焯以" 沉郁顿挫" 评之, 显然是以杜诗相比并。《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 "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唐宋诗举要》引吴曰: " 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诗境浅说》:" 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 5 左迁:降职。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阳。这首诗是赴潮州途中所作。 6 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7 侄孙湘: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8 朝:早晨。 9 九重天:借指皇帝。 10 潮阳:今广东省潮安县。 11 路八千:形容潮阳离京城非常遥远。 12 圣明:指圣明天子或圣明的时代。 13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14 肯:岂肯。 15 将:因。 16 衰朽:衰弱多病。 17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多岁。 18 秦岭:即终南山,山脉连绵,横亘陕西省南部。 19 瘴江边: 充满瘴气( 西南地区山林里一种能使人生病的毒气) 的韩江边上, 指贬所潮阳。【鉴赏一】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 3 刻的社会意义。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