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色彩词在表现诗歌审美特征中的“出彩”作用.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色彩词在表现诗歌审美特征中的“出彩”作用.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9/2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色彩词在表现诗歌审美特征中的“出彩”作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色彩词在表现诗歌审美特征中的“出彩”作用
(function() {
var s = "_" + ().toString(36).slice(2);
('');
( = || []).push({
id: "u3686515",
container: s
});
})();



  摘要 本文以诗歌当中描摹颜色的词语为研究的对象,结合诗句,从色彩词赋予诗歌语体形象性的美感、象征性的寓意、创造性的变异三个方面来阐释诗歌语体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色彩词在表现这些特征中起到的独特作用,旨在从具体的细节入手研究、分析诗歌的审美特征,使诗歌之美具体到细节当中。
  关键词:色彩词 诗歌语体 审美特征
  人们往往认为,画家是拿捏色彩的高手。其实,诗人对色彩同样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用文字所表现出的对色彩的把握,同画家用颜料对色彩描绘的能力是相等的。诗歌虽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以色彩直观描绘客观事物,却可以通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相应的色彩词来表现事物,从而让诗歌形成有色彩的美感空间,展现出更富于想象力和逻辑性的艺术魅力。色彩词在诗歌创作中能够赋予诗歌语体以形象性的美感、象征性的寓意和诗歌创造性的变异。
  一 形象性的美感
  文学语体的语言一般都要求具有形象性,诗歌尤其强调这一点。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色彩入诗,就使其显得更情趣盎然。诗歌语体的形象性要求诗人在诗中呈现出色彩可感性,在读者的眼前和心中唤起强烈的视觉感受,进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他们带进诗的意境之中。古今中外,色彩词都曾在诗歌作品中有着出彩的表现。
  1 色彩词绘景状物,景秀物真。运用于文学艺术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形象即意象,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组成。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由点到线,向着广阔无垠的空间伸展,把景物点缀得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形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正是这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又如,秦观的《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如画春光,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再如,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