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扬州慢.docx

格式:docx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扬州慢.docx

上传人:875845154 2016/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扬州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扬州慢》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扬州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 1.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 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 .学****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 .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设计理念: 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 要求学生着重学****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句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诵默写本首词。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一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续分析后面的词作。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知人论世,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主要学****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 诗意理解难度不大, 重点在于诵读、想象, 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 语文素养一般。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与训练, 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 但自主性不强, 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 2 、熟读并背诵《扬州慢》过程与方法: 1 、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2 、意象、修辞拓展训练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准备】资源收集:对作者姜夔生平了解、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扬州、名家读本词、名家点评本词、重要意象搜集课件制作: 先播放《几多愁》歌曲, 为学生创设感时伤世氛围, 再以图片展示扬州昔胜今衰画面,突出主旨,力求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活动准备:给出预****提纲(知人论世、读、品、背诵、改写),学生提前预****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先播《几多愁》歌曲(为学生创设感时伤世氛围) 一曲《虞美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道尽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二百多年后, 面对被金兵洗劫一空的扬州城, 姜夔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黍离之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鉴赏南宋词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多媒体投影词题、作者) 二、学法指导(理清思路) 在前面的学****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诗歌鉴赏的几个步骤: 明确:其一、知人论世; 其二、诵读吟咏; 其三、整体把握; 其四、重点词句赏析;(多媒体投影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 三、互动课堂(1 )知人论世 1 、了解扬州(学生谈,老师补充) 师问:回忆学过的诗句谈自己认识的扬州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了扬州的繁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想象金兵入侵,扬州城破败不堪…… 2 、作者及背景见课本 37 页,指导学生划出重点语句。(2 )诵读吟咏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方法, 也是新的《教学大纲》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1. 学生自读〔注意三个层面:字正句顺;感情基调;语感(语气、语速、节奏)〕[ 补充]①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重点解释) ②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 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如“算而今/ 重到须惊”、“年年知/ 为谁生”等。③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窥江去后, ……”的“自”;“纵豆蔻词工, ……”的“纵”;“念桥边红药, ……”的“念”等。 2 、指名朗读(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 3 、教师配乐范读 4 、录音跟读(3 )整体把握学生分组讨论,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大屏幕展示三个思考题) 1 、上阙中那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