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施工
一般规定
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齐全;
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土建专业已完成墙面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已安装完毕,并已将地面清理干净;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
相关电气预埋等工程已完成。
所有进场材料、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标志应清晰,外观检查应合格。必要时应抽样进行相关检测。
加热管和发热电缆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 不得裸露散装;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
摔、滚、拖。不得曝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 40℃,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与热源距离应保持在
1m以上。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和发热电缆的表面。
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在低于 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发热电缆间有搭接时,严禁电缆通电。
施工时不宜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加热管和发热电缆。
施工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并应准确标注加热管、发热电缆敷设位置及地温传感器埋设地点。
绝热层的铺设
铺设绝热层的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墙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
绝热层的铺设应平整, 绝热层相互间接合应严密。直接与土壤接触或有潮湿气体侵入的地面, 在铺放绝热
层之前应先铺一层防潮层。
低温热水系统加热管的安装
加热管应按照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敷设,加热管应保持平直,管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 10mm。
加热管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加热管的选型、管径、壁厚,并应检查加热管外观质量,管内部不得
有杂质。加热管安装间断或完毕时,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加热管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
精品文档
加热管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弯曲管道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用管卡进行固定,不得出现“死
折”;塑料及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 6倍管外径,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 5倍管外径。
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先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增设接头时,应根据加热管的材质,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并应做好密封。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无论采用何种接头,均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并记录归档。
加热管应设固定装置。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固定:
用固定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绝热板或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
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铺设于绝热层上的网格上;
直接卡在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直接固定于绝热层表面凸起间形成的凹槽内。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 100mm时,
加热管外部应设置柔性套管等措施。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
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套管应高出装饰面 150~200mm。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与PP-R或PP-B直接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加热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
中心距宜为 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 300mm。
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与内外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填充材料应采用搭接方式
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mm;伸缩缝填充材料与墙、 柱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与地面绝热层连接应紧密,
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 10mm。伸缩缝填充材料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
2 当地面面积超过 30㎡或边长超过 6m时,应按不大于 6m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
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伸缩缝应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发热电缆系统的安装
发热电缆应按照施工图纸标定的电缆间距和走向敷设, 发热电缆应保持平直, 电缆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