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基本概念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致畸作用机理
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
第一节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第二节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基本概念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
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或)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到达成体之前出现的有害作用。具体表现可分为:
生长迟缓:即胚胎与胎仔的发育过程在外源化学物影响下,较正常的发育过程缓慢。
致畸作用:由于外源化学物干扰,活产胎仔胎儿出生时,某种器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
功能不全或异常:即胎仔的生化、生理、代谢、免疫、神经活动及行为的缺陷或异常。
胚胎或胎仔致死作用: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在胚胎或胎仔发育期间对胚胎或胎仔具有损害作用,并使其死亡。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畸形、畸胎和致畸物
畸形(malformation):器官形态的异常。
畸胎(terate):具有畸形的胚胎或胎仔。
致畸物或致畸原(teratogen):凡在一定剂量下,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合物。
致畸试验:评定外源化学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的试验。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基本概念
胚胎毒性作用(embryotoxicity)
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胎仔生长发育迟缓和功能缺陷不全的损害作用。其中不包括致畸和胚胎致死作用。
母体毒性作用(maternal toxicity)
母体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下,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具体表现包括体重减轻、出现某些临床症伏、直至死亡。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基本概念
母体毒性作用与致畸作用关系
具有致畸作用,但无母体毒性出现。
出现致畸作用的同时也表现母体毒性。
不具有特定致畸作用机理,但可破坏母体正常生理稳态。
仅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致畸作用。
在一定剂量下,既不呈现母体毒性,也未见致畸作用。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基本概念
畸形与变异
在胚胎或胎儿出现器官形态结构异常称为畸形。
机体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在同一物种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的个体之间,有时出现不完全相同的现象,即为变异。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基本概念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器官发生期的胚胎对致畸物最为敏感
剂量与效应关系较为复杂
剂量效应关系复杂的表现及原因
致畸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较为陡峭
致畸作用最大无作用剂量问题尚有不同意见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物种差异以及个体差异在致畸作用中较为明显
在不同动物并不一定都具有致畸作用,引起畸形的类型也不一致。
种间差异即同一物种中不同品系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致畸作用中也极明显。
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