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doc

格式:doc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内容提要: 语言是指用号、姿势、符号, 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本章介绍了语言的产生有一源论与多源论的对立, 阐述了语言的社会性、交际性与工具性等本质属性及语言的社会功能, 总结了英语的形成、统一、扩散和发展的过程及汉语“七大方言”的形成、发展历程及主要分布区; 在世界语言谱系的理论基础上, 概括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 引用日本学者大岛襄二关于语言传播特性的研究, 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对语言传播的影响; 引用实例分析语言扩散的影响; 最后对语言景观,即文字与地名景观,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第1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无形的文化要素, 没有直接的痕迹, 因此只能依靠间接的证据来推测语言的起源问题, 如研究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比较人与动物发声器官的区别、辨别化石头骨中留下的大脑和发声器官的痕迹,以及对人类早期祖先生活情况的推测等。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 36 亿年的生物史中, 猿类出现后经过 1800 万年的进化, 才产生了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经过近 200 万年的进化后,才出现了记录它的文字。一般认为, 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没有劳动就没有语言。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语言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使类人猿的前肢和后肢逐渐分工,后肢直立行走使人的肺部和声带得到了发育,能够连续发出许多高低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奠定了语言产生的基础。人的直立行走,使之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扩大了视野。由于劳动, 人类才能获得各种各样的食物, 增加了大脑的营养, 促进了大脑皮层的形成, 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手在劳动中的各种活动及与外界各种事物的接触, 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 锻炼了区别和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制造工具, 事先要在头脑里有一个蓝图, 包括制作工具的材料、手段、过程及工具的式样,并能预见劳动的成果。总之,由于人类的劳动,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达,促进了思维的产生。思维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语意的形成和完善过程。有了语意, 借助于声音对其进行表达和传播,使之产生了语言。在语言的起源问题上, 有一源论与多源论的对立。一源论认为人类语言同出一源, 尽管世界上各种语言差异纷陈, 这些差异都是后来发展的结果。世界语言同出一源, 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 彼此都是亲属语言。而多源论则认为世界语言的来源不只一种, 如很多欧洲学者坚持认为印欧语无亲属语言。双方都在寻找各自的证据,但均未成定论。二、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一) 语言的本质属性关于语言,有着各种不同的定义。例如韦伯斯特将语言(language) 定义为“用号、姿势(旗语、手语等) 、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完整意思的工具”;又如《辞海》中的“语言”定义: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但是, 这些定义都指出了语言的基本功能, 即作为一种表达思想、促进交流的工具。语言的重要属性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交际工具”,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社会性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所有成员以不同形式参与、约定和服从这种约定的结果。语言依赖于社会, 社会也同样需要语言。失去了语言,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人们的思维活动也难以完整地表达,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就难以协调。语言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语言中语音和语意间的结合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两者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同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书”汉语的发音为〔 shū〕,而英语的发音则为〔 buk 〕,同样,同一种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内容, 如汉语中〔léi〕指的是“疲劳”, 而在英语中则表示“躺”的意思。至于人们为什么用〔léi〕这种声音意指“疲劳”,这并没什么内在联系,只不过人们都这样说,使之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而已。 2 .交际性语言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交际。语言首先是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离开了这种交际需要,语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但却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手势、烽火、鼓声、数学公式、化学符号、红绿灯等等, 都可以成为交际工具, 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 这些交际工具非常有效, 但它们只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语言, 或者说是语言成分的代用品。它们不能取代服务面极广的语言, 相反, 语言则完全有能力取代它们, 来应付社会非常复杂的交际需要。 3 工具性语言首先是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离开了这种交际需要, 语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 但确实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手势、烽火、鼓声、数学公式、化学符号、红绿灯等等, 都可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