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书法艺术
浅 谈 书 法 艺 术来源 / hjh2004的收藏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 一、书法艺术的产生及类别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它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源远流长,宏大精深。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华。直到今天仍繁花似锦,昌盛不衰。它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从中华大地上走向了世界,遍及日本、朝鲜、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西方许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书法艺术产生的土壤是汉字。传说古代神奇的仓颉,头上长有四只眼,通于神明,能“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传说,当然不足为凭,但是透过神话的迷雾,我们可以知道,汉字造型之初,始于取象自然之美,文字一出现就孕育着美,具有美的性质。后来,象形的意义逐渐减弱,符号的意义日益增强。但是无论怎样演变,以点画(线条)排列造字的方式基本没有改变,因而这种演变,不是削弱了文字美,而是为书法提供了更美的基础,使得书法艺术能从更广阔的天地里“博采众美”,丰富自己的形象感染力和表现力。 “文房四宝”,尤其是毛笔的完善提高,使得欧洲人的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等在中国书法面前相形见绌。毛笔不仅能够表现出粗细、浓淡、虚实、方圆、厚薄等种种线条,而且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书画同源,本自同工,使得书法艺术具有图画的美。这些都为书法艺术奠定了美的基础。 中国的书体,大致可以分为篆、隶、真、草四种,每一种又可分为不同的笔姿和结构。 篆——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春秋战国时的秦国文字大体上保持了西周的写法,只是变得更加整齐匀称,这便是“大篆”,它是小篆的前身。秦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的篆书酌加简化,同时废除战国时区域性的异体字,这种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它使用圆转匀称的线条,形体整齐,统一了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偏旁,确定了偏旁的位置,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使书写有了规律。 隶书——秦代通行小篆的同时还通行隶书,隶书是从草率的篆书变来的。隶书在汉代是正式字体。后来的隶书,经过艺术加工和美化,在笔划方面添了波势和挑法(弯钩)。 楷书——又叫真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是现代通行的字体。 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代。 另外,还有介于今草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叫行书。它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今草与楷书盛行的时候,它近于楷而不拘谨,近于草而不放纵,笔画连绵而各守独立,清晰易认好写。
二、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 书法艺术的基本审美要素大体上由六个方面构成:
一是结体。 即字的间架结构,分间布白。各种书体、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就像画家作画,错落而有序,丰富而不单一,结体本身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