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建筑EPC总承包工程变形监测施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1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EPC总承包工程变形监测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阿宝 2021/10/28 文件大小:1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EPC总承包工程变形监测施工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EPC总承包工程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精度的确定
按照北京市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二等变形观测精度要求进行,其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指标如下表:
变形观测控制网技术要求指标
变形测量
相邻基准点高
测站高差中
往返较差及附合
检测已测测段
等级
差中误差
误差
或环线闭合差
高差之差
二等
±
±

n

n
(单位:mm ,n—测站数) 采用S05 级精密数字水准仪,进行精密水准测量。
工作程序
建立工作基点水准控制网
与基准联测、平差计算出各工作基准点的高程值
依据基准点定期对工作基点复核
对测点的布设
在工作基点与观测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器站点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确定观测周期
进行观测
各次观测整理检查无误会,进行平整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沉降量
沉降量统计汇总编制位移荷载曲线图,等沉降曲线图
成果分析报告
沉降观测流程图
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依据,考虑到本工程施工时间长,利于桩点的保护,拟借用场区施工测量定位控制桩点,或者利用永久性建筑物(沉降已确认稳定)结构上设置,并设明显的标识,应确保在整个施工期间,其点位稳定性可靠。每3 个月检测一次。
工作基点是变形观测中使用的控制点,应沿建筑物基础四周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或者在场区周围永久建筑物(沉降已确认稳定)的结构上,便于长期保存和联测的稳定位置。通过场区测量基准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在进行变形观测前,控制点的可靠性。每3 个月检测一次。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变形特征和准确的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变形明显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2. 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应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高低跨两侧、后浇带两侧及特殊部位,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30 米为宜。
3. 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基础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如下:
基础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4. 从基础底板开始到± 层,埋设临时观测点,± 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典型沉降观测点做法示意图
观测频次
1. 根据编制的沉降观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进行,拟定每施工两层观测一次。
2.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3. 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4.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 层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 高处)。
5.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周期性观测中,如与上次相比出现异常应及时复测。
1. 当复测成果或检测成果出现异常,或测区受到如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
观测方法及要点
1. 采用独立高程体系,闭合法几何水准测量。固定的测量仪器为: 级精密数字水准仪。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20m~30m



2.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3.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4.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5.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1. 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7.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