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 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作者简介?徐志摩( ~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 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 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滥情典范?1915 1915 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己的妹妹张幼仪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 1922 年年3 3月月两人在柏林离婚, 两人在柏林离婚, 11 11月还在国内发表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 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 ““此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 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 17 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 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 “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