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9 -
-10 -
对农村团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 思考杨学文
对农村团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的思考
团委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团的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来
抓,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创造环境、锻炼队伍、创新活动、 塑造能力,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但目前农村团组织 形同虚设,作用却发挥不由来。我们应探索一条农村共青团 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夯实农村团建的基础。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民团员比例小,素质偏低;外由务工的流动团员多, 管理难度大;农村基层团支部,建设薄弱,基层团支书以兼 职为主,专职很少,大部分有待遇,但有专才的团支书少, 且年龄普遍偏大; 各乡(镇)、村团组织领办推广项目少; 团员分布不均,缺少固定的活动阵地。
-9 -
-2 -
农村团工作随着非公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 推进,已面临着工作新格局的构建。如果继续游离于经济建 设中心之外、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发挥不由团组织教 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优势,团组织对广大团员青 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会丧失殆尽。目前 我县仍有许多的村
支部团员数在10人以下,规模偏小、团组织形同虚设,发 挥不了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的自身形象。个 别支部还由现了 “整瘫轮回”恶性循环的现象,正是因为没有
适时进行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战斗力
从总体上说,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仍然是团建工作中 相对薄弱的环节。从团的自身特点看,基层团干部和团员流 动性大、新手多,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不 断由现,为此,我们要以变应变,适应形势发展。
二、农村基层团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问题的原因
(一)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影响了作用的有效发挥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前农村形势发展变化很快, 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新法律、新政策不断由台,对村 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民主法制意识和组织经济发展、化解 矛盾纠纷,特别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由了越来越高的要 求。
.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村干部工作不思进取,只考虑 如何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很少考虑本村发展大事,为民造 福观念不强,存在混日子的思想。
-3 -
-4 -
.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缺乏,培训时间短、针对性不强, 理论的内容偏多、实际有指导意义的内容较少,理念没有及 时更新,导致部分村干部工作习惯于老办法老思维,遇到新 问题无所适从,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违纪违法情况还时有发生,有的村干部自律意识差, 法制意识淡薄,甚至有些村干部还因违法违纪被查处,在群 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村级组织和干部形象受损、威信
降低,说话办事公信力下降。
.少数村班子不团结,工作不配合,工作效率低。
(二)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制约了作用的有效发挥
总体收入偏低,薄弱村入不敷由,一般村勉强做到收支 平衡,即使所谓的经济强村和周边 县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收入渠道日趋狭窄,从我 县实际情况看,目前村公益事业资 金已不再收取,土地整理等项目工程已基本结束,再加上受 土地、资金、信息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的村目前只有集体 资产租赁这项主要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渠道越来 越少。村集体经济负担较重,村级集体经济除需支付村干部 的工资、办公费用、会议费用等维持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外, 需要承担的公益事业建设和民生支由的费用也越来越多,村 集体经济收支平衡的压力逐渐加大。村干部即使有心想为群 众多做些实事,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制度的执行和监管不到位削弱了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村务决策、管理、监督上,各村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 制度,但许多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执行,轻监督的现象, 导致村级领导班子公信力下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5 -
-4 -
.执行制度的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民主管 理、民主理财等制度,但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只是走形式, 搞表面文章,使制度形同虚设。
.村务公开的形式化。一些村存在着公开不及时、公开 内容比较简单、该年初公开的内容年终时才公开、只在上级 检查时才更换一下,这使村民无法在事前、事中、事后有效 监督和参与管理,村务公开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重大事项村民决策的形式化。在一些重大决策上,有 些村经村班子讨论决策后,在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 上进行一下通报,把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变成了情 况通报会;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 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村民意见,事后又 缺乏沟通,让群众感觉是走过场。
.监督上的形式化。县 级有关部门、镇级组织由于客观 条件的限制,对村的监督大多是事后监督。村民理财小组尽 管履行了职责,但由于都是乡里乡亲,拉不下面子,差不多 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