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南京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京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ppt

上传人:xxj16588 2016/7/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京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陈尧禹董凯郭萌张勇赵若望华圣杰胡恒涛人文 131 目录: 一:城市概况二:城市保护规划三:存在问题一:城市概况“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拥有着 6000 多年文明史、近 2600 年建城史和近 500 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曾数度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物古迹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127 座城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2 年公布第一批名单,南京、西安、北京等 24 座城市名列其中。南京作为历史古都型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1处(南京明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 处、 103 点;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09 处, 116 点;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58 处、 368 点。南京现存的文物保护单位分为以下几类:( 1)古人类遗址: 如汤山遗址(2)城墙:保存完好的明城墙及城门城楼(3)古宫殿遗址:明故宫遗址、朝天宫等(4)宗教建筑:鸡鸣寺、栖霞寺等(5)陵墓遗址:明孝陵、中山陵等(6)革命纪念物:总统府、大屠杀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假设古城格局南京古城结构严谨,整体性很强, 体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氛围,皇城偏处城东,以皇城为核心的政治活动区呈西北展延之势。城中南部,以秦淮河两岸地带为核心的经济活动综合区处于政治活动区的半包围之中。从各综合区的配置关系看,主次分明,有严谨的礼制规范秩序, 宫城中轴线与旧城中轴线基本平行。就外廓而言,皇城位置处于全廓中部偏南处,而非偏居城东,这样不仅有利于宫廷保卫,也突出其中心地位,这种设计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虽然皇城与宫城基本已毁,但其格局依然可以从遗迹中看出。二:城市保护规划 1. 城市性质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承担着国家行政、文化、经济职能,在明朝时与北京遥相对应,近代还作为国统区的首都, 1949 年以后城市性质发生一部分变化。在新一轮总规中,南京的城市性质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发展目标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2. 保护目标与原则?保护目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保护原则: 1. 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内涵,建立由整体风貌、古都格局、历史地段、古镇古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保护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2. 把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老城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 3. 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促进历史文化永续利用,提升老城活力。 3. 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山水环境保护:保护和彰显南京“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地理形胜。重点保护秦淮河、金川河、历代护城河以及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琵琶湖等水体。积极发掘环境风貌保护区的历史文化内涵。环境风貌保护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严格按照相应的法规进行保护、控制和建设管理,严禁开山采石、填塞水域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行为。?历代都城保护:整体保护历代都城格局及其所依托的山水环境。重点保护六朝、南唐、明代及民国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历史遗存和重要遗址。考古、施工中发现的重要遗址遗存应当原址保护,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向公众展示。保护六朝建康城遗址,加强南唐都城现存城墙、城河及宫城遗址的保护控制,保护明代四重城郭格局,保护民国历史轴线沿线的民国建筑,保持沿线以公共建筑为主体的功能特色。 4. 建筑高度控制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保持老城现状“近墙低、远墙高;中心高、周边低;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老城为高层控制区,其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根据老城合理容量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三片历史城区新建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 35 米以下(公共建筑可以控制在 40 米以下)。严格控制景观视廊中的建设活动,重点控制新建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任何新建高层建筑必须做景观影响分析。